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有效提问,引领高效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有效提问,引领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江苏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225200) 孙萍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语文教学问题设计与解决的有效性。对提问活动的质量状态做出价值判断时我们发现:只问优等生,忽视大部分,教学进程得到了保证,却使多数学生沦为看客或陪客:问题方向不明,或者难度失当,学生摸不着头脑,只能猜测老师的心思;只问不评,不求反馈,以至于问而低效;不顾学生答案,以问代灌,推销所谓标准答案……那么语文课堂中的低效提问是如何造成的?我们又将如何改进呢?

一、提问语言的指向偏颇造成提问低效

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九色鹿》一课时,提问:“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读一读。”老师让孩子们做什么呢?很显然,是想让孩子直奔课文中“调达背信弃义”部分。果不其然,孩子们很快就找到并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针对不同文本,针对不同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孩子,他们在读《九色鹿》这篇课文时,体验是不同的,显然他们所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这是一个个性体验的过程,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对了老师的指向。再者,引导孩子们找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他们首先可能思考的不是自己最关注什么,而是老师关注什么?老师想让我关注什么?即便是他们在思考自己关注什么,也仅仅是关注故事的情节哪里是高潮,是主要的部分。所以,学生关注的是老师的关注,是外在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对文本进行思考与体验。这种指向使得学生课堂的劳动是低效的。

对策:提问指向明确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上提问语言的指向性很强,不同的提问与引导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向。课堂上如何设计提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意并思索的。“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读一读。”这个引导语方向变一变,变成:“课文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读给我们听。”或者是“课文里哪些词句令你有所感悟呢?读给我们听听。”这样一来,孩子们关注的是词句,是文本语言,而不是课文的这个故事情节本身了。老师此时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与感悟。

二、问题数量控制不当造成提问低效

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

师:水的大自然的兄弟是谁?

师:雨水有什么弱点?

师:雨水与水滴,你们更喜爱谁?

老师的提问是无效提问,虽然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雨水与水滴的特点,悟出水滴虽力量小但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老师提问时要明白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老师自己必须心中有数。漫无目的的提问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提问过多会挤去学生读书思考以及动笔等机会,而且回答问题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组织内部语言的时间,问题一多,学生就会应接不暇,甚至产生厌倦。

对策:控制问题数量直插问题主旨

提问要抓住文本的关键与本质,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直插主旨的就不绕弯子。这就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的训练项目了然于心后,考虑用什么技巧和策略来提问。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注意运用归纳和合并的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能够思维的密度和效度。最好是由一个问题的提出能牵动好几个句子,一个段乃至整篇课文,且每个问题之间都要有一定的跨度。

三、为赶进度造成发散提问低效

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姥姥的剪纸》一课时,学习文中姥姥给“我”剪的两幅牛兔图后提问:

师:你头脑中还会出现什么图?在姥姥的剪刀下还会剪出哪些奇妙的图?

生:中秋节的夜晚,姥姥在月光下剪出了一轮皎洁的圆月下,小兔依偎在老兔身旁,凝望圆月思念远方的亲人。

生:花红柳绿的春天,姥姥在和照的春风中剪出了一老一少的兔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在乡间小路赏景。

师:对,此时我不仅对活泼的兔子产生了好感,对憨厚的老牛产生好感,对姥姥的剪纸产生好感,对姥姥也产生了好感。 老师的这一提问设计极其巧妙,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但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面对如林的小手只待两人答问后便自己总结。

对策:加强语感训练流畅环节处理

课堂上老师在处理发散性的问题时应坚持各抒己见的原则,不能因为所谓的赶教学进度就限制学生答问的数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与面。老师应加强语言节奏感训练,提高教学环节处理的流畅度,实现预测学生的答问程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很大的教研课题,但我们必将不断地去实践、探索。

(责编 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