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提问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提问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8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韬奋小学( 226352) 顾丽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碰到学生突然发问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小学生,更爱提稀奇古怪的问题。这虽然是备课中难以预料,或者无法预料的,却是教师应该欢迎的,因为能问说明他在“思”,能“思”自然就容易出效率。“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突然发问,正是他思维最活跃、最激烈的时候,也是最敢于表达、最善辩争的时候。

那么,作为教9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课堂上学生的突发提问呢?愚以为,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突然的提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或者讨论解决,机智地“生成”,往往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成为课堂的闪光点,成为学生难忘的精彩瞬间。

一、充分肯定,点燃信心火花

学有所疑,才能学有所思;学有所思,方能学有所得。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而不解决,就会堵塞在学生的心里,“其为惑矣,终不解矣”,影响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问题,教师应以肯定、赞许的态度去爱护、信任、尊重每个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对课堂上突发提问的学生加以肯定,热情呵护。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突发提问表现出反感的态度,势必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那么,那些好奇心特别强烈的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冷漠斥责中变得不爱问了。难道我们的教育要把学生天生的求知欲慢慢地磨蚀掉吗?

当学生突然想发问时,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并予以解决,对提问的学生个体而言,这不仅解决了其心中的疑团,而且教师尊重、赞赏、真诚的态度也会给他莫大的鼓励,使他热情百倍地投入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在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方式,敢说、敢笑、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精神放松、思想自由,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育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谓励进教育,是受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影响的,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教育的作用就是鼓励、促进,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点拨、引导,为学生创设成长进步的条件与环境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选用恰当的激励性语言,得体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及时鼓励和表扬善于发现、善于提问的学生,把爱心、童心、信心、诚心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处在积极向上、愉悦轻松、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中。

二、因势利导,提高质疑质量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由地绽放,它给学生带来的信息量远胜于学生个人头脑中的原有储备。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有学生突然提问,教师不妨因势利导,以提高质疑的质量。

1.鼓励学生自主解疑。鼓励质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可以鼓励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再寻求帮助。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经常指导学生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分析问题、查资料、进行实验,以及学生相互交流,质询教师等。通过指导,相当一部分学生能自己走进质疑、解疑的研究状态中。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突发提问的质量,而且培养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做好笔记。学生喜欢随时提问,是因为他们往往是一个闪念,问题就冒出来了,而一转眼又把问题忘得一千二净。所以,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想好再说,把自己脑海中的疑问用简练的语言或记号随时记录,以便提问。如不懂的词语就在下方划一横线,然后在上方打一问号;不懂的句子就在下方划一波浪线,在旁边写下“为什么”等字样,为了巩固这一个习惯,每当结束一篇新课之前,我都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试做笔记,以明晰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为什么”并在同学之间随意地提问、讨论。

3.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在中低年级,我常常发现很多突发提问的学生不待人把话说完,就性急地提出问题。其实,只要耐心把别人的话听完,就知道答案了。这样的突发提问反映出提问者不善于倾听的弱点,而“听”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既不能冷处理,也不能疾言厉色,可以和颜悦色地鼓励学生耐心地把别人的话听完,再看看他还有没有问题。这样一来二往,学生既懂得了尊重他人发言,又提高了质疑的质量。

总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这正如古人日:“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难以有创造精神,发展的空间很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而问,敢于问课本之说,问教师之解,问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责编 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