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如何创设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如何创设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江苏金坛市水北小学( 213221) 方琳

《我的油布伞》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母爱的伟大。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引用了一段《母爱如灯》的小短文,意在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我读得人情入境,读至感动处,都有些哽咽,可学生呢?脸上带着茫然,甚至微笑,与我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其不和谐。

回顾这节课,为什么教师情到深处泪自流,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呢?学习了和谐教育的相关理论之后,我对

如何创设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有了新的认识。

一、走进学生心灵

1.联系已有的情感体验。

调动和利用学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可推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充满时代感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接近,教师就要善于把课文内容和学生平时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能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真正成为欣赏者;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欣赏内驱力,使他们有充分的审美体验。比如《我的油布伞》体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平时“我”的妈妈是如何照顾“我”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得到一把伞而熬红了眼,甚至几夜未睡的做法了。

2.结合欣赏性的描述。

欣赏性的描述,主要指教师依据具体课文的特征,带着自己感受所做的描述行为。教学中,学生受语文能力和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对文章的把握总有些疑惑,教师若能对课文中的情境和最具有欣赏价值的部分做生动感人的言语描述,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章情境。如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嫦娥已飞上了月宫,此时可设计这样一段导入语:“嫦娥深情地凝望着后羿,从此天上人间再也无法相聚,她心中有多么不愿与不舍啊!而此时的后羿呢?读读第七自然段。”这段导入语的设计为学生理解后羿痛失嫦娥的心情,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发挥欣赏性的阅读。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促进学生理解文童,人情入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欣赏性阅读包含着对深层语义的仔细品味。随着欣赏性阅读的进行,学生就会逐步沉浸在各种情境中进行深切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欣赏性阅读包括欣赏性听读、欣赏性默读、欣赏性朗读三种形式。欣赏性听读,指学会聆听他人的表情化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聚精会神,使整个身心节奏与所听的语音节奏相合拍,还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思考性较强的语段,就可采用欣赏性默读方式,边读边咀嚼。欣赏性朗读是最能使学生感受文童情感的读书方法之一,教学方式有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配乐朗读等。学生通过读,逐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如《我的油布伞》一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母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连夜织布令人感动的一幕。可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读了这一段,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从读中学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母亲那操劳的背影,也能更真切地体会文中母爱之伟大。

二、激活学习动力

1.协调多种感官。

和谐的课堂,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它应该成为学生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学中只采用单一的听、说训练,势必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使学习变为被动接受,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活力。如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我播放了《但愿人长久》这酋歌,营造氛围,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这种悲欢离合。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奔月画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而对嫦娥、逢蒙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则通过“演一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感受,学生在表演中看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与贪婪奸诈的逢蒙,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美与丑。

2.拓展学习空间。

如果学习的过程仅限于课堂,那所学的知识就有严重脱节的现象。学习是持续性的活动,应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学习交流,课后继续研究,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这一点可设计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作业。如学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肖邦的老师送给他一首送别曲,你能否根据所学过的《长江之歌》的写法,结合当时人物的心境,创作一首送别词呢?”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提高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作词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内容丰富,讲究对仗。可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显得多么重要。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值得琢磨的,可扩大学习范围,集多人的智慧,提高学习质量。小组讨论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针对文中疑难,共同解决。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效果明显。学生学得投入,教师教得轻松,这正是一种和谐氛围的体现。

总之,“教”与“学”的和谐的实质,就是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走进学生的心灵,激活学习的动力,师生共创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