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语文
杂志文章正文
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语文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城中小学( 226000)陶彦婷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朗读、游戏、表演等感性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才能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体悟、价值判断等。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该如何去实施“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认知,形成情感,产生感悟,使语言学习成为运用、创造语言的体验过程呢?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体验之源

体验是由学习主体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当学习者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倾心投入。“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反之,如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那么,即使表现得规规矩矩,实质上也只形此而意彼,始终无法产生“入境始与亲”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世界,把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重视发掘学生的“童真”、“童趣”和好奇心,讲究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创造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情境,设计游戏、比赛和表演等。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2》时,让学生做穿衣、下床等动作;教第四册《识字6》时,让学生学叫声、猜动物等这些。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互动和交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语文课堂成为体验生活的舞台,使语言知识呈现鲜活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真实交流的实现,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足够的时间领域——体验之流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曾给体验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以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的事件。”可见,体验是一个过程,必须要有一段时间。倘若匆匆而过,过程被缩减,就不会有真正的体验,甚或谈不上体验。因此,要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生成自己的体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的体验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用心灵去解读文本。可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体验的时间很少,教师的讲解、体验代替甚至破坏了学生的体验。如有位教师在上《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有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读课文,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学生读得很投入,应该说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可是却在读得慢的学生还没读完一遍的情况下,教师就叫停了,然后开始出示相关语句开始讲解。这讲解打断了学生的体验,使他们从心灵世界回到现实中,破坏了原本已经形成的体验情境。学生难以深入文本,更谈不上生成自己的体验了。

三、充分的实践经历——体验之魂

1.依附教材,创设体验

体验是个性化行为,别人无法替代,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但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促使学生生成体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境体验,教师要积极创设文中展现的情境,引导学生融人情境当中,使学生消除与文中内容的距离感,产生情感共鸣。如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与文中事件或情节类似的经历;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编排课本剧;上网搜集与文中内容相关的资料,同学间再进行交流评价等。又如对话情境,要求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和老师、同学对话,交流体验并进行自我对话,最终与作者共鸣生成自己的体验。再如探究情境,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教师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生成体验。叶圣陶曾说:“读书有心境,入境始为亲。”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去亲近人物,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心皆若出于吾之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水到渠成了。

2.实践活动,参加体验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体验的良好习惯,如预习初步体验文章的内容;精读文章时,再次体验人物的形象、思想魅力,体验大自然的奇妙、科学的奥秘等;细读课文时,体验语言的奥秘、作者的情感等。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春天来了》时,我把课堂搬到野外,在生活中体验,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张开思维的翅膀,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耳、鼻、舌,让他们有真实可感的体验。阳春三月,举行以“找春天”为主题的人民公园踏春行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尽情舒展身体,放飞心灵,学生写出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了小脑袋”,“今天,我玩得特别开心……”等发自心底的声音。

新课程,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越来越多地珍视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实,在充实中成长,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日积月累,获得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言因体验而异彩纷呈,让其精神因体验而光辉灿烂,让课堂因体验而灵动!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