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营造开放课堂,彰显教学活力
杂志文章正文
营造开放课堂,彰显教学活力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2        返回列表

江苏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213161)莫小香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较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主动发挥自主的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这种封闭的教学时空使学生过早地打上成人的学习“烙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在课堂教学开放的实践中去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地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一、开放语文教材——让教学彰显生机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学生学习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中所教的有限的知识,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教学本位的观念再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把课内与课外的内容结合起来。

1.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背景资料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学生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所谓新闻媒体散布的语言,孩子喜爱看的一些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如果不仅仅是规范化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不难看出,让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广阔,知识层次更高,知识容量更大,那么,薄薄的语文书就会变得厚重起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又何愁之有!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播放其连续剧的VCD,推荐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结合课外所得到的信息,讨论起“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来有根有据,下课铃响仍意犹未尽,教师趁势布置学生选《赤壁之战》中的一个人物来写篇小评论。学生的小评论写得极富创造力,虽然难免稚嫩片面,但具有原创性的思想火花,让人又惊又喜。可见,不囿于书本,注重吸收课外的信息,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充实知识积累,让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长成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其中还包含了学生自己的创新成分),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还会不断地生长,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引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

有位教育改革家说:“如果在封闭的低层次的信息环境里呕心沥血,充其量呕出个‘遗老遗少’,就像婴孩被狼叼走后养大,再勤奋也不过是狼孩级的智能。”今天的学校处于社会生活的包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信息大潮的冲击。因此,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实际,参加实践,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社会这个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立体的自由空间,个体‘间的交往机会大大增加,创造的群体力量也能充分体现。如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后,组织学生到大运河采水样化验,发动学生收集1 998年特大洪水灾害的资料,鼓励学生为环保出谋划策。这一活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天地,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正自主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学业有障碍的学生,能在个性充分展现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补偿。活动中,一学生写的环保小论文《救救小河》参加“环保夏令营”论文展,“七彩假日小队”写了《给全市少先队员的一封公开信》参与宣传环保,分发公开信。学生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拥有更大的学习选择范围,面对即时的和综合的带有明显社会生活性的信息,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探索能力获得显著发展,创造性潜能也获得充分的开发。

二、开放语文课堂——让教学彰显生机的源泉

我们要将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在更高层次上回归社会实践,从而建立开放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拥有更自主的创造空间。我每学期都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看书读报、看电视、上网等,拓展学生学习语言的领域,多层面、多角度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素质,在课堂中纳入相关的社会信息,让有形的小课堂在无形中“长大”。

1.课前拓展

课堂向课前开放,即上课前先向学生公布学习内容,学生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的地位。如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时,文章的内涵较深,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己了解水知识的方法,向课前拓展。在教学文章前,我先设计了“你对水的了解有多少?”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翻阅图书、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手段,围绕“水”这一中心开展研究,不仅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样式。

2.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由他们一问到底或是一讲到底,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被教师的提问或讲解挤掉了。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教师必须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这样就可以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 教学是否该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利呢?我在课堂教学上作了一定的实践。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从而大大激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学习内容上,我允许学生自选。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我在教学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设计“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3.课后的延伸

在课堂中,开放的活动渗透于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仅仅课堂上的活动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把这有生命力的开放形式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可通过个别辅导、假日小队、班队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语文小报、写读后感等。课堂向课后延伸,既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家庭、社会,学校向家庭开放,以便家校合一,齐抓共管;学校向社会开放,则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

三、开放评价,是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保障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开放的教学评价与之相适应,以便更好地促进语文学习。

1.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

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怎样的评价,将影响他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通过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明显错误,要真诚地进行帮助,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让心理健康地发展。

2.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光追求标准答案是不全面的,因为语言表现出入的个性差异,如看问题角度不同,表述的语言不同等,都造成答案的多样性,但只要言之有理,就要予以肯定。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奇思异想,要予以理解、宽容、保护,让学生在自由而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得到自由表现的机会,萌发创造的内在动机。

3.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教师要从评价的“裁判”位置上走下来,开放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创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采取自评、互评、组评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敢想、敢说、敢千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唯有让语文课堂真正走向开放,真正走进大语文世界,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发展!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