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江苏启东市汇龙小学226200施勤勤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如何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充分运用“合作”的手段,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思考与探索。

一、良好的合作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教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的达成而努力。

(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如在口语交际“学会请求”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三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1.明明在做数学题时遇到了一道难题,想请他的同桌帮忙,他该怎么请求?2.妈妈在烧鱼,发现生姜没了,去买是来不及了,叫亮亮到邻居阿姨家去借点生姜,如果你是亮亮,该怎么请求呢?3.小丽忘带文具盒了,想向老师借一下手机,打个电话给妈妈,叫妈妈送过来,那小丽该怎么请求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如何去获得帮助,解决问题。每个同学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了自己的想法、做法。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从别的同学中获取更多更好的办法,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和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合理的小组成员配置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地分组,小组一般以3、4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各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

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在《新闻联播》的实践活动中,小组内的同学根据各自的分工,分别进行写稿、编稿、导播、播音。大家都有了各自的任务、责任,因此活动能得以有序进行。

三、充分的活动准备

课前精心的准备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充足的材料,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有利于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的前一周,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它,如: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气吞山河的诗吗?石灰这一事物有什么特点,为何成为诗人选择吟诵的对象?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首古诗吗?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对内容有了较大的把握,学习的自信心就增强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四、组织严密的合作活动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赞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不同的分工,给予具体的目标任务。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我在指导学生体会孙膑的合理安排时,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交给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一层次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搭配的方法?第二层次学生思考:孙膑的搭配方法是如何思考得出的?为什么说这是唯一的好办法?第三层次学生思考:第一场比赛,后,齐威王如果发现对方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识破了孙膑的安排,孙膑又该怎么办?组内三个层次的同学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收集他人的信息。分工汇报,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的“作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

第三,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该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有一次,我组织了一次端午综合实践活动“又闻粽子香”,其中有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新型粽”。让学生对传统粽子的口味、式样、包裹材料、包裹的方法进行改革,创造出新型粽子。他们在充分讨论后,最后由其中的一名核心人员,代表整个小组,谈了他们的设计,并用彩笔画出了“新型粽”。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扎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