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时时留心,处处留——浅谈习作素材的开发与应用
杂志文章正文
时时留心,处处留——浅谈习作素材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江苏常州市武进南宅小学( 213000)蒋伟新

写作需要一定的素材积累,如果素材缺乏,作文也就会变得假、大、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习作素材的开发和利用,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习作的原料,丰富习作的素材。

一、活用教材资源

苏教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照片、图片,从课文到课后练习,再到每单元练习的设计,无不蕴涵着语言积累的资源。一个真正善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师,首先就应把这些资料有效地利用起来。

(一)活用教材中的图像

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几乎课课都有精美的图片或照片,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图像,让学生或看图写话,或读写结合,或自由习作,不失为一种语言积累的好办法。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中,有一幅司马迁在油灯下奋笔疾书的插图。我在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感悟理解文章的主旨之后,挖掘文章的空白点,利用文中插图设计了如下的语言训练:面对飞来横祸,面对酷刑,司马迁没有忘记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他又一次拿起了笔,在煤油灯下写起了《史记》。请大家借助插图,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一写,司马迁写《史记》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会有哪些感受?学生有了前面对课文的学习,又有插图助其想象,自然文思泉涌,下笔成文,有效地完成了一次语言的训练。

(二)活用课文后的练习

苏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除了有部分安排了小练笔,几乎每篇课文后都安排了对词、句的积累,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设计习作训练。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课文后有这样的练习:请你划出课文中孔子关于水的一番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后,不妨让他们模仿这些句子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学生有参照物可仿,自然易于下笔。像这样的积累型练习,教师若能稍加留意,转换角度或变换形式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将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善用生活资源

学生的写作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对培养其再现生活、如实表达具有特殊的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景、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中挖掘、提炼写作资源。

(一)拗取身边平凡小事

学生身边的事层出不穷,这是写作素材的大仓库,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开发和引导: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少先队等集体组织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外出旅游等。二是充分发掘学生个体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一些学生调皮、基本功差,写正规作文时常常问题不断,而真诚地写一写自己调皮的事,一般都能写得生动有趣、文通字顺。三是引导学生写好玩的事。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种新玩法,如玩滑板车、溜溜球,集卡通片……流行什么就引导学生写什么。

(二)关注学生的心路历程

鼓励学生把自己心里想的付诸笔端,可以写高兴、喜悦、希望,也可以写痛苦、失望、后悔、伤心、烦恼等。总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分对错,只求真实,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如有学生发现角落里的抹布脏乱,就写了《我是一块无人关心的抹布》;错别字多了,就有学生写了针对错别字的道歉信。学生随心所欲,任心潮澎湃,其作品有时读来虽觉幼稚,但却流露了真情。

三、巧用生成资源

语文教材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增强了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吸纳整合力,让我们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发展态势和综合素养,适时、适度地利用好课堂生成的资源。

(一)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

教学是一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都在这个过程中即兴生成。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自觉地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用心发现蕴藏在身边的资源,将其纳入学习范畴,有效利用,往往会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及时补捉课堂意外的资源

一次,我上《孔子游春》,当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时,突然有学生抗议:“学校都没有组织过我们一次春游呢!”他的抗议立即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要求组织春游的呼声很高。针对学生的要求,我趁机征求意见,布置写作:“大家想去春游吗?有什么理由说服我带你们去春游呢?大家不妨先写个申请交给我,我或许会同意大家的意见。”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绞尽脑汁,引经据典,唯恐理由不足、感情不真。随后,我又请大家说说想去的地方,拟定一份春游计划,或推荐一个春游的好地方。于是,大家又完成了第二次写作。春游恐龙园后,我又引导学生:“我们去的地方,你觉得好玩吗?老师帮你们联络的笔友听说我们玩得很开心,也想玩,你们能给他们介绍介绍吗?”这又进行了第三次写作。活动结束后,我又引导大家为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写一篇通讯报道。当学生在广播里听到自己的稿子时,那种愉悦不言而喻。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时,能够以灵活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资源,就能使我们的习作真正闪现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