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自主学习“导”为关键
杂志文章正文
自主学习“导”为关键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5        返回列表

江苏江都市锦西小学( 225234)孙正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精心导入

任何学习的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只有具备适应问题的情境,才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1.情境式。利用形象的描述或课件演示,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诗情画意中,促使学生主动投入,让学生一接触到新课就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上课一开始,就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录像:在黄土高原上,一群后生正在表演,背景是广袤无垠的黄土地,表演者是那样的生气勃勃,鼓声是那样的铿锵有力,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情境。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习非常投入。

2.解题式。课题是文章的窗口,有的课文可以从解题导入,抓住重点词语,咬文嚼字地解释。如教学《爱之链》这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看题目学思考,抓住题目理解“链”的意思,再理解这是一条由什么构成的链条。

3.悬念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用问题设疑,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然后提问:“我”指谁?祖国是哪里?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去?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些内容,便认真地读起课文采。

二、精讲导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读是根本,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备的阅读能力。

l把握读的层次。读书必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初读,即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把文章读正确、通顺,读流利,把握文章大意。细读,即在了解文章大意、弄清层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朗读,仔细体会、理解。精读,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描写生动、意境最优美、感情最充沛的地方仔细品味。在课文中品味内容,品味思想感情,品味表达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即必要时背诵,在学习全文之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文中描述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

2.教给学生读的技巧。朗读讲究技巧,掌握了技巧,就能把文章读得活,引人人胜。朗读时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重音,根据什么来停顿,让学生知道语调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的变化以及语速的快慢要根据文童的内容来定。总之,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得疾徐有致,快慢得体。

3.变换读的形式。读的形式很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机械的活动。

三、精问导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也是这样,教学贵在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文章可以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教学《船长》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先读最后一段,从最后一段引发疑问:“船长是怎样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去感悟,去体会,去思考,这样船长的高大形象便凸显出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有的课文在教学时宜抓住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去理解。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逆境成才”这个词语,先理解“逆境”,然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夏洛蒂姐妹遇到了哪些逆境,在逆境中是怎样成才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经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生很快领悟到夏洛蒂姐妹经受了很多的磨难,但她们以顽强的毅力,经过艰辛的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从而轰动了世界文坛。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训练,学生的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精点导疑

学贵有疑,疑能受益。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发现是理解的基础,是兴趣的源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在了解鲁滨孙的故事后,我便提问:“作者杨红樱为什么喜欢《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她家三代相传,甚至要四代相传的仅仅是这本书吗?”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课文,通过合作交流,很快领悟到:作者的祖孙三代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要具有鲁滨孙那样的品质,要有聪明的头脑,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要学会坚强,学会生存。

总之,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注意把握好尺度,适时适量地进行指导,做到既导到位,又不越位。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