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小学语文的主体体验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主体体验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212300茅华华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也写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多次对“体验”一词加以反复强调,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深思,值得探讨。

一、体验的内涵及特性

联系《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应是主体在认知环境中主动参与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产生的行为体悟、情绪感受、意义体会、价值判断等。体验具有以下特性:

1.自发性。体验是由学习主体置身于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中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发自肺腑的。

2.活动性。学习主体的体验只能在他自身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只能在他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不管是对主体的行为体验、情绪感受,,还是对语言材料的意义体会、价值判断等,都要依托于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体验才有载体。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独特性。由于学生主体的人生经验、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不同学生参与同样的活动,面对同样的言语材料或处于同样的人文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出现感悟的广度与深度的差异。

4.连续性。学生的体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不断加深,到达一定阶段便会出现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学生的体验具有连续性。

二、关注体验活动的三大理由

1.体验是对话的桥梁。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吸收人文关怀的过程,是学生在文本与超文本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对话从何而来,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价值判断等,因此,体验是进行对话的前提与桥梁。如教学《长城与运河》一文,课前可让学生上网查找收集有助于本课学习的资料。学生在充分阅读、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再来朗读课文,遇到疑难,再阅读探究。于是在细读文本时,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谓精彩至极。

2.体验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高尚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结构和热爱语文的情感是语文素养的内在心理依据。由此可见,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不是纯粹的智能活动,陪伴它们的有个体独特的感受,离开了这个独特的内在的体悟,那些外显的语文素养将苍白无力。可见,体验是语文素养的基石。

3.体验符合多元智能的理论结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有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而学生在情感体验、行为体验、想象体验中使得其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等都得以协调发展。

三、引导学生全程体验的途径

1.行为体验——深化语文实践的关键。体验源于实践,在经历了知、情、意的体悟后,又必须回到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强化体验。这种特点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致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与语文实践的要求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要强调体验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2.角色体验——发展学生情感的加油站。体验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但这种自主活动如果缺少情感驱动,则难以启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自主选择体验方式,自主判断,自主内比。这种体验的自主性可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如学生自读课文《九寨沟》,在感受九寨沟奇特的风景后,此时教师可说:“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九寨沟的主人,面对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如何?”“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而我是到九寨沟来游玩的游客,面对我这个游客,你想怎样来赞一赞你的家乡——九寨沟?”于是,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感受,他们把自己当做九寨沟的主人,全身心投入到赞美自己家乡的活动中去。

3.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需要获得满足的主体反映。语文是一门极具情感性的学科,学生正是在解读充满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画卷和生命历程的作品中,获得丰富的情意感悟,同时完成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和操练。由于体验侧重于对情感的体认和验证,因而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更需要体验的参与。它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人不仅成为技术主体和科学主体,而且成为精神主体和审美主体。

体验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新概念,语文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领会其内涵。在引导学生行为体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体验与价值取向的关系。只有这样,体验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品质的有效途径。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