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探寻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
杂志文章正文
探寻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江苏海门市货隆中心小学( 226144)仇烨华

“随文练笔”是一种以写促读、以读引写的习作训练形式,负担小、效率高,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自由式、放鸭式的练笔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很重要。

一、文本典型处仿写——提高迁移能力

小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面不广,写作时往往思维比较乱,表达不精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抓住一些文本中的精彩之处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迁移能力。

1.句的仿写。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捕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句子的特点并进行仿写,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例如,《春到梅花山》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这是一句比喻句,把梅花比作一片片的彩云,写出了梅花的形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更是写出了梅花的数量多和调皮可爱。在让学生进行仿写之前,我先让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感知这一句话的比喻手法的妙用,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渗透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同时也能基本掌握比喻句的写法,

2.段的仿写。在让学生进行句的仿写的基础上,还要经常让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段进行仿写,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具有典型特征的精彩片段进行欣赏并进行仿写,从而把典型的构思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人物仿写:( )来了,()是位( )。她( )地问我:想变点儿什么?我想变()的( ),( )……学生对这样的内容是很感兴趣的,在这样的练笔过程中,他们自然会掌握有效的语言组织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文本结尾处续写——充分发挥想象

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得好:“一篇好的文章总是没有写完的,一定会留下很多空白供读者想象和思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也是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空白。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特点,敏锐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进行续写练笔。

例如,《黄鹤楼送别》一课的结尾是一个省略号,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同学们,李白依依送别了孟浩然,而这篇课文,我们现在也快学完了。请同学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读一读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好不好?

(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友人的船渐渐离去,消失在天的尽头。文章的结尾是一个省略号,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会想一些什么呢?

生:假如我是李白,我会想:滚滚的长江水呀,你真是无情,你把我的孟兄带到何方,何时你又送他回来。

生:假如我是李白,我会想:孟浩然这一走,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和他再见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他再一次对饮作诗。

生:假如我是李白,我会想:孟兄这一走,不知道他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没有我的相伴,他会不会很寂寞。

同学们,你们想得都很有道理,面对滚滚的长江水,面对友人的背影,大家都有很多的话要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两个句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动笔写一写好不好?

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以下两个句式:①遥想当年……现在……希望今后……②滚滚的长江水啊,你可知道……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句式进行续写。

于是,学生静下心来,再一次细细地品味文本。他们利用结尾这个空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写话。从学生的文字中,我体验到他们的灵性与思想。可见,让学生在结尾空白处放飞思绪,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能力。

三、在文本意象处创写——丰富语言情感

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性,丰富的意象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有一些重点词句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教师要以此为着力点,让学生开展充分的联想,体会丰富的语言内涵及其灵动的精神情感。

例如,《山谷中的谜底》这一篇课文,作者用“弯曲”“反弹”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了雪松勇于抗争风雪的奇特现象,也通过这一奇特的现象向人们了传达这样的精神:有的弯曲不是毁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来达到还原意象的效果。

师:同学们,雪松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生:雪松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它能在风雪中毅然成长。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里大雪纷飞,你能看到雪松毅然挺立吗?

生:我能想象到,我的脑海里现在就有这么一幅雪松图。

师:那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松的抗争呢?

生:从“弯曲”和“反弹”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雪松在风雪中的抗争。

师:是呀,作者用词是多么的精妙!这里的弯曲是不屈服的弯曲,更能说明雪松的坚韧和毅力。.接下来,请同学们就根据这两个词来写一写雪松的精神好不好?

接下来,学生静静地体会,静静地品悟,静静地抒写,用自己心中的激情表达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开展练笔,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