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阅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童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学生还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在教学实验中,我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我的朗读教学。

一、朗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记得那是发生在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后,刚好是我上的一节语文课。当时,天气很热,再加上没有风,整个教室异常闷热。学生们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任凭我怎么激情导入,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当时,我真的有点被激怒了,恨不得骂他们一次,可仔细想想还是不行。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朗读,对,就这么办!于是,我告诉学生,老师想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有几个“机灵鬼”一听马上来了劲,说:“这是29课。”我见他们有点反应,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课文来。我一边读,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被我的“激情”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本,有些甚至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直到我读完整篇课文。见到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就按照原来的计划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有一个学生特地跑上来对我说:“老师,你刚才的故事讲得真好听。”他,就是刚刚上课时趴在课桌上佯装睡觉的孩子。如果那时我当众批评他的话,这一次他是感受不到朗读的魅力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赞扬的话,我想,至少我已经用我的朗读“感染了他”。

二、朗读,强化语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多次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每当遇上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或是诗词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反复去朗读,直到他们体验出文中的“滋味”,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语感,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一课时,觉得那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很美。“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段话无论是遣词,还是造句,我都认为是值得学生们去学习和体会的。于是,我就让他们反复地去读。结果,他们很快地就领会了其中的“滋味”,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像这样的段落,我想唯独让学生们在充分地朗读后,他们才能领略到它的美。

三、朗读,积累语言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在朗读、比较中,我们同样能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精妙,从而达到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如《小伙伴》一文中的“安娜又说:‘你大概是丢在公共汽车上,忘记拿了。以后可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如果去掉,效果怎样?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发现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个词很恰当地表明了安娜当时不仅没有用实际行动去帮助玛莎解决中餐的难题,还在一旁无端地猜测和说教着。

四、朗读,形成能力

朗读有助于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我常常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朗读的切入点,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如在教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熟悉教材语言,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再离开课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借尾巴”。“小壁虎们”有的说:“请问,您可不可以把尾巴借给我?”有的问:“我的尾巴断了,您的尾巴能不能借给我用一下?”还有的说:“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这时,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以前所学语言、交际技能来转述文本中的内容,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朗读,启迪想象

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联想到另一个形象,由已有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再现生活的能力。我把它解读成领会文本意境的通途,发展语言艺术的捷径。具体的方法是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调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出现相应的画面。这样,课文的语义层面、情感层面就在这琅琅读书声中渐渐地被把握了。如《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描述了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它们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成了一群真正的青蛙。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使他们的头脑中逐渐出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语义层面,逐渐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

总之,语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离不开语感,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起重视起朗读教学吧!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