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 226000) 黄斐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一、阅读是自由的学习过程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确实,阅读应该是自由的,是自我的探索与发现。“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在阅读教学中则变成“我读故我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即作者”,作者的第一次创作,在读者眼中已经重新加入了许多新元素,已经再创作了无数次。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将自己当成作者,读出自己”,“我”作为阅读主体,将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西湖》时,有学生对文中的两句看似矛盾的话提出了疑问:“课文第二自然段说‘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和第三自然段说‘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这两句话一句说山很多,一句说是孤山,这不是矛盾吗?”看来他是对“孤”这个字在文章中的意思产生了不解。于是,我将“孤山”作为观赏西湖景色的绝佳之地做了介绍,学生们恍然大悟,不仅明白了“孤山”是山名,也对课文中的“山水画”一词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没有质疑,学生对西湖一知半解,而有了质疑,学生从课文中得到了知识的延伸。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其理解文章内容,也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从文中看出别人看不到的疑点,从文中体会出作者用词的精妙,无不在发展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期待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思考,提出观点,在互相摩擦融合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阅读是独特的学习过程

阅读的独特性表现在,它是一个自主、独立的思考过程。一棵树上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在一个班级中也找不出两个相同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一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学生能个性化地从多角度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活动,教师不能将现有的“标准答案”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究,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这种说法。

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喜欢小猪,因为它憨厚可爱,胖胖的样子讨人喜欢;有的学生说小牛的做法很踏实,有计划有目标,是个中规中矩的人;也有些学生说小猴的做法富有创造力。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小猴的做法最具有创造力,但听了一个学生的回答之后,我发现,最具有创造力的还是学生自己。他说:“我要结合小牛和小猴两者的做法,将土地爷爷给的麦子一半吃掉,一半种下,这样既能吃到粮食,又能通过种植粮食得到收获,来年还可以帮助别人。”如此精彩又独到的见解当然能迎来最热烈的掌声。再如,在教学“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条安静的小河倒映着一碧如洗的蓝天,河面如绸缎般光滑细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对北大荒秋天的小河的清澈之美、安静之美有更深入的体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地牵引学生,应给学生提供较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猜猜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有时,我把故事读一半,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去猜想。这样的阅读读出了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阅读是体验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去体验文本。学生一旦进入文本描绘的情境,自然会对文本中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进行体验。在教学《晚上的“太阳”》时,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油灯灯光的用意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然后有条理地说说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感悟爱迪生的聪明与机智。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学语文不应局限在课本上,应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如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时,让学生回忆暑假时的炎热,谈谈自己对“骄阳似火”的体验。一个学生在暑假里亲眼见到了自家附近的水泥马路因为骄阳的暴晒,两块水泥大板在中间连接的地方膨胀得拱了起来,他用这个实例来解释“骄阳似火”就更能明白什么是“无字词典”了。

总之,阅读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将单一的文本阅读变为自主的、独特的、自我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创设平等对话的和谐氛围中,发展多种阅读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放飞想象,大胆质疑,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