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激情阅读,将文字链接到多彩的世界
杂志文章正文
激情阅读,将文字链接到多彩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晟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一、激情阅读,无言的思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产生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使用多媒体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目的是明确的,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下去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1.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其理解的问题;2.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3.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4.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

二、多情阅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在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查资料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教学《恐龙》一课,学生对恐龙不了解,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文之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

三、激活阅读,质疑释疑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间难,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发问质疑。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主动探究、激活思维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

那么,学生在何处质疑呢?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文中写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个小时?”“课文写父亲在废墟中不断挖掘救儿子,为什么在这儿要描写他的外貌呢?”等等。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

四、情境互动,交流阅读

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在学习中,应强调学生自主的感悟与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场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悟和体验,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情感,激发能力。如教学说明文《新型玻璃》时,我创建了多个情境:用“××玻璃的自述”的形式,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一种新型的玻璃,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召开“新型玻璃推销会”,学生可以是“推销员”推广新产品,也可以是“记者”、“厂长”、“经理”、“玻璃经销商”、“顾客”了解新产品;举办“新型玻璃设计大赛”,开发新产品,学生畅谈自己的发明,提出标新立异的独特见解:“我设计的是噪音转化玻璃……”“我的摄像玻璃兼有防盗、摄像等多种功能……”“我设计的是自动清洁玻璃……”高招迭出,创意飞扬!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氛围中,尽情地表现着,能动地活动着,此时的课堂已不只是双向的互动形式,而是多向的交流、集体的互动。

五、抓住契机,以读促写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搭石》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练笔: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要用眼睛发现,更是要用心感受的。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美其实无处不在。教师出示课件: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是校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是……然后引导学生像作者这样细心留意周围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小事例记录自己发现的美。

结合课文阅读进行练笔,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运用文中语言、文中写法,为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只有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相结合,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绽放美丽的花朵。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