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选好话题自主感悟促进发展——从《雪儿》教学浅谈小学语文常态课的有效性
杂志文章正文
选好话题自主感悟促进发展——从《雪儿》教学浅谈小学语文常态课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江苏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211100)陈宾

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样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语文教师,怎样的设计与教学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

《雪儿》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腿部受伤的“我”在家养伤时,为受伤的信鸽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最后将伤愈的雪儿放飞蓝天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鸟类的爱护,也流露出“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本文教学中,我采取了“话题引领、有效训练、读悟结合、强调自主”等方式,对提高语文常态课的有效性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选好话题,让教学在话题中深入

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展开,而且学生抓住中心话韪,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在本课教学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我分别设计了“雪儿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我身边”、“在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这两个中心话题,引导学生研读文章,与文本进行对话,鼓励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学生在中心话题的引导下,读出了:疗伤、取名、期盼、欢呼、祝福……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获得中更学会了读书。

二、有效训练,让素养与技能并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摒弃繁琐练习,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工具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文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口头填空:“雪儿是一只

的信鸽”,这既是词语概括准确性的训练,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练习。学生分别说出了“勇敢的、坚强的、飞跃千山万水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受伤的”等等,这正是基于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说写训练,面对“我是怎么对待雪儿的”这一话题,我设计了“在

的时候,我为雪儿”这一填空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再完整概括。学生虽然刚刚进入三年级不久,他们在课堂上的表述还不尽如人意,但我尽量给予规范,长期训练下去,相信学生到了高年级时概括与完整简洁表达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此外,坚持读写结合,可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进行局部想象说话、写话练习。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可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三、读悟结合,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还要有感情地朗读。所谓有感情地读,就是要做到批文人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真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借鉴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教学方法,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来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教学时,我选择了课文中的两句话:“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将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说的每一句话、为雪儿做的每一件事,都饱含着“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让学生这样去读课文,能从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

四、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在学,教师应该引导、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设计话题,以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在精读课文时,根据中心话题“在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让学生小声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用铅笔在课文中画一画,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2.交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教师运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这个方法教学完课文中的两句话后,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选择最感兴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本课教学,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较好地提高了常态课的有效性,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目的。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