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教学:请打开生活的窗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请打开生活的窗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226007) 孙海燕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情感教育,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拥有丰富的内容,从而为课堂注入充实的活力。

一、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植根于语文与生活的本体论关系。

“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感情是其灵魂,它们水乳交融,难解难分”,语文同生活之间所具有的血肉一体的本体论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只有同生活相联系,才能适应语文的特点,否则,就会枯燥无味,劳而寡效。纵观我们人类的发展史,以及语言产生的历史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语言自一产生,便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反映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思想、情感等等,因而承载着传授语言、文字相关知识的语文教学,无疑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否则便会令教学黯然失色,“江郎才尽”。

2.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具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这里的社会性有两层意思:首先,前面已经谈到,语文无疑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工具,一旦其离开生活,就失去了实际内容,成了空壳,因此,语文学习从本质上说不可能脱离生活,否则学生学得的只是空洞的语言外壳,而失去了生活价值;其次,这种社会性还表现在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语文课堂、其他各科的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无一不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应用语言,语文学习便无处不在,而这样全面的社会性,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由是观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3.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反映了语文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脱离语文实际,脱离运用实际,学生是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对教材和教师既定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了教育广阔的生活基础,这样的教学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思想活跃,经济发展迅速,对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语文教学要培养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汲取时代的活水,实施开放式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通过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开放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实施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其间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可以脱离学生的生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呢?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内引,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学生身处其中,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其中的教育,并在实践中积累着经验,将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到课堂,无疑会使课堂教学更为感性和轻松。如:我在教学《春联》一课的生字词时,提问:这一课的生字中,哪些对你来讲已是熟字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生字都被学生提出已经认识,当我问及从哪儿学会这些生字时,他们有的说是从数学课的应用题里学到的,有的说是从电视广告上认识的,还有的说是从家中洗衣粉袋子上了解到的……于是一堂本来枯燥乏味的生字教学课,便因为有了生活经验的注入,变得轻松、自主,并充满了乐趣。二是外延,即把学得的成果延伸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中,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做”,但却不一定“会做”或“做得好”,这就需要将课堂中学习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要实现这一转化,运用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诸如:苏教版教材每单元练习中都有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对口语交际的场景与要求都有提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表演,但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能力却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地实践运用才得以逐步提高的。

2.在课外活动中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也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种种联系,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因而,要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必须要从教室的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从而有效地突破单一学科课程对学生的制约,增加信息传输渠道,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外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诸如:组织主题班队活动,通过让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得到语言表达的锻炼,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观察、感悟大自然的生灵万物中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带学生观看比赛,游览名胜,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进行写作或说话的练习,从而培养说、写的能力……凡此种种,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使课内外相辅相成,从而形成强劲的综合力量。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