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生活,习作之源
杂志文章正文
生活,习作之源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江苏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214432)徐卫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叶老的这句话,更是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作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策略:始终坚持教会学生感悟生活,积累习作的语言;体验生活,丰富习作的素材;学会表达,再现多彩的生活。把生活作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感悟,习作之石

教会学生感悟生活,积累习作的语言,这是习作的基石。

1.立足课堂

现代语文教育区别于传统语文教育的标志是,前者的语言积累是一种能激活的语言,是理解了的语言,而后者的语言积累,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态不易激活的语言,是死记硬背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理解的同时学会运用。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背诵一些名篇名段外,更多的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或指导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仿写等等,使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上我尽量改教师讲为学生讲,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配套阅读

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我习惯使用由施建平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这本书。该书收集了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作者轶事”“名篇佳段”等内容。“背景材料”“作者轶事”等我总是让学生作为课前预习进行自主阅读,或是安排课后进一步拓展阅读,而“名篇佳段”则由我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这样,到学生小学毕业时,很多名篇他们都已经读过了,如:《白杨礼赞》《依依惜别的深情》《海燕》等等。

3.推荐阅读

针对学生的现状,学期初,我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当代最受小读者喜爱的作家杨红樱的力作:《女生日记》和《男生日记》。因为这两本书作者是以六年级学生的口吻来写的,写了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女生日记》作者从9月1日六年级开学第一天写到了6月20日毕业考试前。《男生日记》则从6月23日毕业考试结束写到8月28日初中开学前一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快乐一刻”指导学生赏析,学习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

此外,班级中还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充分利用午间“快乐阅读”时间,由学生自主推荐自己阅读过的课外书,在班级中相互传阅,然后根据阅读学生的多少和阅读学生的评价评选“最佳书籍”“小书迷”等。这项活动旨在鼓励勤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语言,形成文化积淀。

二、体验,习作之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想写好作文,有生活体验是关键,要学会“体验生活”。学生不愿写,或无话可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事熟视无睹。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多开展活动,用活动来刺激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让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为写作文打下扎实的生活基础。

1.亲历体验

“亲历体验”主要由教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亲近自然。春天踏青,夏天观雷雨,秋天捡落叶,冬天赏雪打雪仗等。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与之亲密接触,尽情地玩耍,放飞童年的梦想,体验童年的快乐。

给学生一个“意外”。意外的活动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性。如十二册习作2,要求写老师不在的时候。那天上课我故意迟到十分钟,让学生亲历体验,之后再指导学生回忆其他时间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作文。

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在“我读书,我快乐——阅读《西游记》”活动中,我让学生讲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表演《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人物评价,《西游记》知识大比拼等等,学生们在学一学,讲一讲,说一说,比一比中学习着,体验着,快乐着。

2.自主体验

教师除了组织学生活动,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地参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的痛苦。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以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如让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班级活动、科技制作、游戏活动等。

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学生有了体验,写起文章来才会有话可说,才可能写得生动。

三、表达,习作之本

表达是作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教师应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写真话,述真情,达真意。

1.先活动后写

活动能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置身其中,获取直接经验和独特感受,并能开启思维、想象的窗口,激发创作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有所感,有所写。

2.先习作后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束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怎样达成这一目标?写之前少一些条条框框,鼓励学生有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讲评学生的习作时,面对学生的具体习作进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使学生“各抒其言”,这样,作文才能“千人千面”。

3.每日一写

作文能力的习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古今中外的名家都强调多写。没有练写量的积累,就没有写的质的飞跃。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强化写的练习,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每日一写的目的就在于此。我们所指的“每日一写”并不是指学生每天写一篇作文,而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在每日“快乐一刻”赏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感悟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心语本”,我称之为“每日一写”,记录每天的生活。学生们或记录一天中重要的事件,或畅谈学习、读书的感悟,或向我倾诉生活、学习的烦恼……我则每天阅读,每天用笔与学生交流。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表扬,让其当众朗读,并适当给予奖励。学生通过一句话、一段话、一篇篇完整的日记,感悟着自己的生活,积累着习作的语言。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采用赏评的方式,即高分政策加上希望寄语式的评语,把习作中的闪光点放大,并为之加分,让每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赏评可以是教师赏评,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赏评,学生间相互赏评。

习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无话可说,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主动地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生活,使亲身感受印象深刻,在不断积累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生活更精彩,使作文更生动。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