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使学生习作与当地文化资源有机结合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使学生习作与当地文化资源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江苏如皋市常青镇铁草小学( 226535)蔡永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而不能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的习作透出一种“泥土的芳香”,溢出一种自豪的情怀。

一、品味欣赏家乡的名胜风物,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每个地方都有体现当地悠久人文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向我们展示出当地不同时期的民俗风情,折射出不同地域的荣辱兴衰。因此,引领学生欣赏当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

我要求学生利用暑假,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能反映如皋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风物。两个月下来,学生惊喜地发现,如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派建筑孤本——水绘园;有中华一绝——山门北开、碧水环绕的定慧古刹;有三国时开疆拓土的名将吕岱、宋时的理学先驱胡瑗、明朝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李渔……除此之外,家乡还有丰富的物产,如名扬天下的白蒲黄酒、乾隆御笔亲题的“三香斋”茶干、与金华火腿齐名的如皋火腿等。这些名胜风物,大大唤起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使学生为之折服,心头升腾起一股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这个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创新、信息收集整理、与人沟通合作等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调查研究家乡的乡音童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童谣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千年来口耳相传,虽历经沧桑,但依然放射出熠熠光辉。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乡土的,就越是值得继承和学习的。”让学生主动收集并研究如皋童谣,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感受浓浓的乡土情怀,而且也加深其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在调查研究如皋童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搜集了许多家乡的童谣,有融各种事物于一体的童谣,如“坐爬(pa)爬(pa)儿,捉麻雀儿,麻雀儿飞,抓乌龟,乌龟爬,捉红蛇,红蛇游,拍皮球,皮球爆,轰大炮,大炮响,到新港,新港新,到南京,南京有个国民军,大鱼大肉吃不够,打起仗来往后退”;有反映民风民俗的童谣,如“十三上灯,十四看灯,十五元宵,十六大荤,十七财神,十八落灯”;有体现儿童趣味游戏的童谣,如“炒蚕豆,炒豌豆,咯吧咯吧翻跟头”……但是,学生也发现,如皋有许多的童谣已流失,他们为此感到痛惜。在他们上交的研究报告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增强。他们呼吁从政府重视、舆论引导、机制激励等方面,营造一种广泛传唱如皋童谣的氛围,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挽救措施,如举办童谣创作、演唱比赛,把如皋童谣引进课堂,开发校本课程等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经常开展这样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搜集丰富家乡的民间故事,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布置一篇学生作文,结果收上来一看,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少个性特点。其实,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贴近学生实际。因此,作文教学不只是教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语言训练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兴趣、激活思维、拓宽视野、升华情感的过程。

如皋民间故事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的主题十分深刻,大都反映了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邪、恶、丑的鞭挞,因为它来自民间,所以这些故事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如皋社会的现实,倾吐了如皋人民内心深处的爱憎,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强烈愿望。因此,让学生去搜集整理当地广泛流传的一些民间故事,能帮助他们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理想情操,形成稳定的人格,完善价值取向,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淋漓尽致地抒写自己心中的乡土文化情结。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地爱上写作,走上语文学习的成功之路。比如,流传至今的《花鱼坟》等故事,大都反映了当地人们勤劳机智、扬善惩恶、仗义疏财等主题。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人文历史,无疑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拓宽他们的写作视野,使他们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取喜闻乐见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来,从而提高其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搜集、整理当地的文化,将其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就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这个过程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自豪感。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