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何愁没处下金钩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杂志文章正文
何愁没处下金钩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213000)聂霞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好的教学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情绪变化中丰富评价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没有作秀的表演,而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非常巧妙的点拨来指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使课堂充满智慧、充满灵性。

例如:薛法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一生读)

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

生:晚上。

师:外国人喜欢晚上钓鱼,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读一次,提醒你,“明月”、“慢慢”这两个词要特别注意一下。(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得很有感情,大有进步)

师:你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再读一个自然段。(生笑逐颜开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又一生读,有明显进步)

师: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

生:鱼饵抛下水面时的那一圈圈波纹。(众惊叹)

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又一生读,读得更好了)

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又一生读,读得更好)

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却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生读第三自然段)你读着读着,我心里也有涟漪了。(众笑)

读之前,薛老师先提出了好的朗读标准,在读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在评价中渗透这朗读的方法——要想象、要用心、要能得到别人的赞赏。薛老师的每一句评价都是不游离课文内容的,与文本联系得非常紧密,在激励的同时还理解了“涟漪”等词语,让学生的朗读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提升,课堂因此显得趣味盎然。

二、在自主探求中发展评价

“自得”相对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特征而言,具有自然生成的习性。“学贵自得”是中国传统为学方法论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独立精神,是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例如:苏教版第三册《识字6》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气象图标中的“霜、雷、雾、雪”。(出示这四个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雨字头的字。

师:你还认识哪些雨字头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 的。

生:我认识“霞”字,老师你的名字里有这个字。

师:生活处处是学问呀!

生:我认识“霹雳”两个字,是在《科技博览》这本书中看到的。

师:向课外书请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经常阅读课外书,你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我认识“零”这个字,我是在街头的广告牌上看到的。

师:真是个会主动识字的好孩子!

师:汉字真有趣,相同的偏旁有这么多不同的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像这样,将同偏旁的字归类在一起,比较识记。

像这样的教学,教师的评价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也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成功点,从而激发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之中,要注意为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发展性提供空间和舞台,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自主研究、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在思辨处深化评价

思辨既指个人的内在思维活动,又指对对方观点的反驳。课堂上教师的巧妙评价会让学生的体会、辩论越加深入、尖锐,质疑,探究意愿越加强烈,理解文本就会越发深刻。

例如:王崧舟《荷花》教学片段:

师:这句话写得挺美的,老师也来读读这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

生: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生:我也觉得“冒”很美,让我们感觉到荷花长得很茂盛。

生:我也认为“冒”很美,就是说荷花正在拼命往上长。

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冒”字很美,那我们就来好好地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露出来。

生:钻出来。

生:顶出来。

师: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呢?(学生都没有反应)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咀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王老师抓住“冒”字,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巧妙的评价、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了5个层次的思考、实践:找字——换字——体会——表演_想象,训练的难度逐步加大,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了发展,一步步攀登智慧的更高峰。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冒”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鲜明,越来越丰满。

总之,课堂评价也应努力探求妙法,精心设计,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