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乐事——浅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乐事——浅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江苏仪征市城中中心小学( 211400)刘玉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对于识字量还不算多的中年级段学生,该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呢?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中年级段课外阅读的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掘书源,让学生读好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中年级段学生认识水平不高,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我们要培养学生有读书意识,产生阅读需要,让学生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享受阅读乐趣,练习有声读和学习默读。我将每学期学生的图书分为三类:

A类是必读目录,是与本学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书籍和古诗。

①课前搜集,提前阅读。如:教学生字“莺”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莺”的知识。学生们主动在《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寻找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有了课前的知识储备,学生课上的交流就没有了障碍。

②课后搜集,拓展阅读。如学习古诗《江南春》后,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学习有关春天的古诗;采用“同人异文”(同一诗人的诗词),学习有关杜牧的古诗,增加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

B类是推荐内容,是与学生年龄特点相关的科学知识类、文学类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宇宙探索》等。再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搜集有关革命烈士的故事,还向学生推荐《中国节》这本书。

C类是自选内容,由学生根据各自需要,自主选读一些优秀作品。如《阿凡提的故事》等书。经过调查发现,女生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生喜欢看有关科学、体育等方面的书。

为了保证学生有书读,我在实践中尝试这样做:学生需要的书一部分可以在班级图书角借到,一部分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借阅,还有一部分可以从学校图书室借到。另外我收藏的书有《亲近母语》、《世界49大谜》等,都是学生借阅的范围。

二、加强引导,让学生多读书

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落实阅读时间。

1.晨诵。早读时,进行有声阅读。学生们按座位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监督阅读情况。在早读前,教师在黑板一侧写上一则关于读书或学习的名言警句,上午课前5分钟诵读、背诵,而下午课前10分钟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

2.午读。中午12:00—13:00进行无声阅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读书空间,在读中整体感知内容。可默读儿童诗、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古诗文诵读可与早读结合)。

(二)指导阅读方法。

1.阅读程序。拿到一本书,要先看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鼓励学生边读边想,并在疑难(或重点)的地方做上符号。阅读全文后,思考不懂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做读书笔记。

2.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方法很多,学生只有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才能提高自己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自己的乐事。通常采用的阅读方法有:默读法、朗读法、查阅法、背诵法。

(三)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在实践中,我以为这些习惯特别重要:随时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心得存在个体差异性。师与生、生与生实现多元互动,对书中的人物、事件、写法进行点评,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有利于改进阅读方法。在实践中,凡是介绍给学生看的书,我都认真读一遍。这样,在和学生们谈论这些书时,才会有共同语言;当学生们质疑问难时,我才能胸有成竹地给予解答。

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很多,有读书心得交流会,还有讲故事比赛、朗诵会、赛诗会等。如中秋节来临时,事先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再在班级举行”中秋赏月赛诗会”,诵读关于月亮的古诗。在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制作“课外阅读成长卡”,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成就感。实践证明,运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水平。值得提醒的是在建立记录袋时,要不断地替换更新,有选择地保存下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作品,删去一些不再有意义的作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为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引领“登高望远”;让学生徜徉书海,共享“书香童年”。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