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原来阅读教学可以更美
杂志文章正文
原来阅读教学可以更美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浙江金华市丹溪小学席峰云

小学课本中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要使学生能探索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真谛,教师就应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变成学生容易感知、鉴赏的审美对象。于是,我尝试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审美内容变成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审美对象,从而使审美教育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一、身临其境,感受自然风光美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的特质。”(朱光潜语)小语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但是,大自然里虽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有千万里之遥,这时电教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音乐,目观其形,耳闻其声,进而感知课文的整体美、艺术的形象美。

【案例回放】

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文奄,但对于那些没见过如此美丽的水乡景色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出“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竟秀拔地起”是怎么—幅美丽诱人的画面。

【教学反思】

教学这一课时,我应如何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认真、用心地领略这诱人的景色呢?

【教学对策】

环节一:教师用课件呈现以“桂林山水”为背景图的一首诗,配上音乐动情地说:“同学们,这是老师在备课时,情不自禁想起的一首诗,请大家读读,体会老师在备课时的感受和心情。”学生在此情景中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为探究课文奠定了基础。

环节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学生在说到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时,教师播放配有桂林山水景色的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儿的自然风光美。

这样的教学使桂林山水的整体美自然映入学生的脑海,使他们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培养了爱美的情趣。

二、潜心品读,品味文本语言美

小学教材中的作品读来朗朗上口,顺畅协调,富有音乐美,而且语句生动形象,词义多褒贬分明,有的还富有诗情画意。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才能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让他们品味到文本的语言美。

【案例回放】

课文中有两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冒花骨朵儿、初放、盛开的三种形态。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个自然段时,我如果充分利用这两幅图,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来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呢?

【教学对策】

环节一:动作演示,感受生机美。在学生说了感受后,教师用大屏幕呈现一幅荷花图。各种各样的荷花争奇斗艳,学生不断发出“哇哇”的感叹声。这时,教师趁势说:“是啊,多美的白荷花呀!谁能通过想象,读读课文,用自己的动作把荷叶、荷花的美表现出来。”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读起了课文,随着音乐,对着大屏幕表演起来。

环节二:配乐朗诵,感受语言美。当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句子时,教师给学生配上音乐,让他们读整段话。这时,学生已能将文中的段落背诵下来,既积累了语言,又感受到了文中的语言美。

电教手段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根据课文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就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美的教育。

三、多元解读,拓展语言表达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其阅读质量。

【案例回放】

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得更好,发展学生的语言,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

环节一:在学生以动作演完荷花后,教师就扮演记者采访“荷花”,相继问:“荷花姐姐,你冒出来千什么呀?荷花姐姐,你为什么冒得这么慢呀?”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拓展自己的语言。

环节二: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设置情境,利用多媒体中学生变荷花的镜头,将学生的想象带入荷花池中。这时,教师又一次采访:“请问这朵白荷花,刚才我看到蜻蜒停在你的身上,不知它对你说了什么?刚才我看到小鱼停在你的脚下,不知它对你说了什么?刚才看到蝴蝶停在你的耳旁,不知它对你说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想象,出现了不少赞美荷花的语言。

【教学反思】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寻找美、感受美、理解美,而且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表达美,以达到扩展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为此,我常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这样,学生就会用心体会,之后也会踊跃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如果在语文教学中精选一些题材新、立意新的课文,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题材、选材及组材,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层次、内容,设身处地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意境美,产生共鸣,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