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薛法根老师课堂评价语言赏析
杂志文章正文
薛法根老师课堂评价语言赏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2152021)马彩芳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语文课简约而深刻,扎实而灵动,素朴而智慧。他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更是值得细细咀嚼和学习。综观他的课堂,我们能发现他对学生的发言有一种近乎直觉的判断和敏捷的反应,并能随机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或引导,使学生在每一次的点评或引导中都能获得提升。

本文试图切入薛老师的几个课堂教学片段,深入地解读其课堂评价的艺术。

一、“扬风鼓帆”

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生成有多种方式,但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一定是直指文本的具体语言内容和形式,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服务的方式。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听到他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但从来不是“好”、“很好”之类的通用话语,他总是能在瞬间捕捉到学生话语中的亮点,进而巧妙进行激励和引导。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片段

师:“一声令下”、“一条长龙”、“一个念头”、“一道人墙”,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没有?

生:都有一个“一”字。

生:四百多人就像一个人一样。

生:表现战士们的齐心协力。

师:对啊,四百多名官兵凝聚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足以撼动天地,足以挡住滔滔洪水!这段中还有这样的“一”吗?

生: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师:从没有“一”的地方读出了“一”,有眼光!

生: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是战士们的一声呐喊!

师:作者就是通过六个“一”,表现了四百官兵如一人,凝成一股绳,无坚不摧,勇往直前!好好体会一下这六个“一”,读一读!

【点评:这里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最大的呼应,语言的凝练和生动显然又给学生起到示范提炼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教会学生“透过字面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二、“幽默风趣”

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幽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薛老师的课堂素朴而智慧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于他已把幽默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他让幽默服从教学活动需要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进程。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薛老师指导学生听写三组词语,其中有学生把“韭菜”写成了“九菜”,把“栽花”写成了“摘花”。

师:看第二组词语。这个“九”对不对?

生:不对。

师:你这个“九菜”是“九盘莱”,还是“九桶菜”啊?(众笑)到文中把这个词给找出来,好吗? 我们再看这组。

’ 生(读词语):摘花、下种(zh6ng)(师纠正读音)、铲地、浇菜、割草。

生:是“栽花”,不是“摘花”;把“拔草”写成了“割草”。

师:对啊,花还没“栽”呢,你怎么能“摘”呢?(众笑)平翘舌音要注意区分啊!注意,“拔”不能写成“拨”。

【点评:幽默需要内涵的积淀,在幽默的直率中透出薛老师对学生字词训练的巧妙点拨。相信从薛老师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对词语“韭菜”和“栽花”的记忆一定更加深刻。】

三、“雪中送炭”

课堂上,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也常常有“缺陷”,如语言表达的不准确,文本理解的不到位,抑或写法领会上的欠缺等。每当遇到这样的教育情境,薛老师总能及时进行巧妙点化,使学生如饮醍醐。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片段 师:读一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觉?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

(出示词语:第一组,日夜兼程、堤坝鏖战、劈波斩浪;第二组,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铮铸铁汉)

生:我感觉很有气势,很有力量!

生:我感觉气壮山河,震撼人心!

师:所以,朗读时应该声高气满,节奏明快,刚劲有力!你再读一次!

(生,读得很饱满,掌声】

师:感觉如何?

生:大声读才能表现那种气壮山河的气势。

师:你找到语感了!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点评:学生读词,感觉到很有气势,很有力量,此刻,薛老师顺应学生的话语,自然地说“朗读时应该声高气满,节奏明快,刚劲有力”。这样的评价引导有效地指导学生接下来的言语实践活动,也修正了之前读词时的感情不到位。】

四、“点石成金”

教师的课堂评价尤其忌讳“重复学生的答案”,一节生成的课,应该突现有层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成长,成长的不仅有知识、能力,还有方法。在薛老师的课堂上,他把概括性、总结性、提升性的课堂评价处理得就像简单地谈家常一样,自然而流畅,凸显了课堂教学的厚度和深刻性。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段

师:好,请××同学来读这一段。 (生朗读时有点紧张)

师:不要紧张,用心体会,多读几遍就好了。请再读一遍,好吗?

(生这一次稍微好一点)

师(夸奖地):这一次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我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了,我好像就在这个园子里了。

师(高兴地):啊,他有两点经验:一是要投入自己的感情;二是要想象,仿佛自己看到园子里的景物。同学们也像他一样,一要投入,二要想象,再自己练习读读。

【点评: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了经验。这一提炼既是对学生概括水平的高一层次的提升,更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归纳指导。】

薛法根老师这些到位的随机点评或引导,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大有裨益。他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他的为人一般,平平淡淡中,耐人寻味;朴朴实实中,又别有洞天。他的课堂,简单背后是深刻,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借鉴学习。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