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朗读——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杂志文章正文
朗读——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张文雅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对于那些富有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朗读、吟诵、吟唱、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一、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所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艺术情境或其他形式的情境,力求使所创设的情境形真、情深、意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情境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借助插图创设情境。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配有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情趣的插图,它们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有效再现课文中的情境,为学生的朗读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可使朗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音乐创设情境。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可选择相应的二胡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跌宕起伏的乐曲声吟诵,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瞎子阿炳生活的艰辛历程,体会到了阿炳凄苦的心情。接着,教师再介绍阿炳的身世。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配乐吟诵这篇课文,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事物,在朗读上也是如此。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创设优美的情境,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三亚落日》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动画,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接着,配以形象贴切的解说。这样逼真的情境模拟,把学生的朗读欲望激发了出来,他们都愿意用动情的朗读来配合美丽的画面。每个学生都动口朗读了,那离读得好也就不远了。

4.借助语言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细雨,不仅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还能唤起他们的灵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我这样导入课文:“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地方,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了多久,心中最想念、最依恋的还是故乡。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二十几岁就离开故乡在外漂泊的人,五十多年后再次回到故乡,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语音未落,学生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纷纷举起了小手,以他们独特的见解,将这种回乡场面描绘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唐代一位饱经沧桑的古稀老人一起去感受那份思乡之情。”这样的语言表述,很快就将学生带进了古诗所表现的情境中。

二、以范读激发情感

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特点,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这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生朗读课文时,从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如开始时先一句一句地读,再连起来一段一段地读,最后通读全文;读不好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先小声读,再大声读。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到读书姿势正确,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不加字,不减字,不唱读。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品析自己所喜欢的词句。除了要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学生还耍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只有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对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心领神会,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三、以想象激发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正所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但它也需要借助想象来实现。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在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所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所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如教学第五册第九课的《爬天都峰》时,课文写了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教师可以从爬陡坡去引导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以演读感悟体验

表演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真切体会作品的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三顾茅庐》、《负荆请罪》、《祁黄羊》等,这样的文童就适合给学生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一旦有了理解,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会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又忘了说。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充分理解课文,又经过反复练习,就会形成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他们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以评读促进发展

评读是促进学生语感发展、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教师评价。学生读完书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从其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1)情景语。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时,在学生第一次读完后,他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那学生再读,果然就读出了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所传达的氛围中。(2)幽默语。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了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3)情态语。例如,教学《瀑布》一文时,指导学生朗读“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指挥,引导学生读出那种飘渺的意境。

2.自己评价。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当学生读完后,让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然后,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

3.相互评价。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让学生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都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就都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语文能力。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