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及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2        返回列表

陈亚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问题是一个被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探讨的课题。现就习作教学中的常见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问题一:恐惧心理严重

“没有兴趣的劳动,无异于一种苦役。”不少小学生怕习作,怕上习作课,一提习作就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

对策: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习作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语言文字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积累,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习作时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如:一次四年级习作课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一位教师在作文之前,问学生们:“在你的家里,谁的话最多?”一个嘴快的学生立即回答:“我妈妈话最多。”“你妈妈的话多到什么程度?”“我妈妈一天到晚嘴不歇,叫我千万不要摸热水瓶,天冷多穿衣服,少吃零食……多得很!”其他同学也有同感。这位教师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妈妈的话最多呢?因为妈妈对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分内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能像妈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可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有个学生写道:“我妈妈每天起得最早。起床后快速地刷牙洗脸,便一头扎进厨房,给我和爸爸准备早饭。妈妈特别麻利。十几分钟后,香喷喷的煎鸡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饭桌上,妈妈还边吃边嘱咐我,过马路要小心,上课要专心听讲……妈妈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顺妈妈。”这次习作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问题二:写偏题

学生在习作时时常有审题不严,写偏题现象,特别是日记中和小练笔时更为突出。

对策:养成“每篇四问”习惯

陶行知先生要求小朋友坚持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以取得长足的进步。让孩子在写作时养成“每篇四问”。学生写偏题大多数是在写人和写事习作中,第一问:这是一篇写入还是写事的习作?第二问:如写人,要写入的几个特点?如写事,要写几件事?第三问:有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如写什么样的人是写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如写事有没有时间限制,是暑假寒假还是平时周末或者上学期间?第四问:这是命题还是半命题形式的习作?

问题三:错别字多,语句不够通顺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令老师头疼的不仅是错别字比较多,这些错别字包括“的、地、得”三个字和同音字的混淆等,而且语句前后不通顺,批改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对策:

1.养成勤查字典、反复修改的好习惯。

在习作时遇到模糊不清的字时勤查字典,日复一日,慢慢地就能消灭错别字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好后要多读几遍,用老舍先生的话说就是“再念再念再念”,就一定会把文章改通顺。

2.每天写三句话。

作文的基本功是语句通顺,使别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只要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写作技巧自然就呼之欲出。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写三句话,内容不限,鼓励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并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读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给打分,评出最佳句子,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问题四:习作不具体生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要能在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教师这样一要求,学生就像“挤牙膏”似的生拼硬凑,一篇文章写下来,就像“流水账”,一条条、一步步地罗列着所经之事,全然没了意味。

对策:

1.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不仅仅是“看”,而应是“六官齐放”,即眼、耳、鼻、口、手、脑都动,看就看个清楚,听就听个明白,闻要闻得透彻,尝要尝出真味,就是想也还要想出个所以然,想出深度。比如指导学生写《我最喜欢的一种水果》,让学生对水果或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地分别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舌触一触、舔一舔,对它的营养价值或产地等进行了解,写一写听说过什么、想到什么,在此指导下,学生笔下自然勾画出一种色味俱全的水果来。敏锐的观察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复一日的重复,长期的坚持,最后才能形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丰富而美好的生活体验会很好地唤起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诸多的语言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竞赛活动、健身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深切体味个中的滋味,学生才会笔下有物、笔下生情。还可以争取各学科的合作,如美术课学生剪纸后让学生写一写学剪纸的过程;在体育课“跳山羊”后写一写体会……

3.大量读书,兴趣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古往今来的名人作家都是博览群书的典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阅读就是为了积累语言,这里所说的阅读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尤为突出课外阅读。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了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所以,大量读书、大量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学生乐于表达的源泉。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