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网络课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网络课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7        返回列表

徐秀梅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语文网络课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引进语文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课堂中呈现出课程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的优点,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构建开放的课堂、培养自主的学习方式等教学理念。在观摩了众多的网络课后,我们发现语文网络课在呈现出这些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弊端。

一、超越文本滑向了丢开文本,教学形式与文本不符

我们观课时觉得,有时网络课还不如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精彩。因为网络课中,师生将网页平台的信息取代了文本,学生以浏览网页取代了阅读感悟文本,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有的课教师没有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抛开文本任意拓展延伸;有的课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还没有读熟,课文的内容还没有很好理解,就让学生浏览网页上补充的课外读物。如一位教师执教《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就别出心裁地将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赏读描写民族风情的自然段)设计如下:1.图片展览;2.诗歌朗诵;3.导游介绍……于是,学生匆匆进入网页,不停地点击鼠标,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在后来的交流中,有的学生语调生硬地朗读着课文,有的学生找出和课文不太相符的图片,不着边际地乱侃一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浏览网页挤占了阅读感悟,课堂教学失去语文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是,很多网络课,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浏览网页,却没有深入文本,感悟语言文字,使语文课堂丧失了语文味,语文课成了科学课、社会课。如一位教师教学《望月》一课时,花了将近半节课时间让学生看网络上大量拓展资料,有关月亮的传说、图片、诗歌以及现当代作家对月亮的描写,这确实给学生增加了不少知识。可是却让学生丧失了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学生没有用心灵触摸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没有透过语言文字赏析月景、月喻,没有体会作者细腻的笔触,当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没有得到提高,语文课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三、人机互动取代了人际交往,师生缺少情感交流

网络课是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对话交流的一种方式,由传统的“人——人”的对话模式,转变为“人——机——人”的对话模式,课堂内有的只是师生们在论坛上忙于发表简短帖子的“滴滴答答”的键盘敲击声,学生面对的只是一个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与自己没有目光交流和感情沟通的老师和学习伙伴。课堂上缺乏师生、生生交流,不见了学生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火花的热闹场面。更有甚者,由于组织不当,有的学生无视教师的要求,随心所欲地浏览网页,造成课堂的散乱,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根据以上语文网络课上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教师教学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一、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程度。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教材文本与网络资源的联系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制作出简洁、实用的网络学习平台,才能凸显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效益。那些不适宜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教学内容,应优先选用传统教学方式。如果一味地追求网络环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资源又不能有效整合,只能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科学知识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宜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秦兵马俑》,教学前我通过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秦俑的图片资料,制作成了专题学习网站,包括课文导读、走近秦俑、对话秦俑等学习模块,将课文内容与秦俑文化的网络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了解、亲近秦俑,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突出知识建构和技能训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口灌”演变成现代化课堂中电教媒体的“电灌”。面对纷繁复杂的图、文、音像资料,不应将大量资源堆砌,而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各种技能训练,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如在执教《秦兵马俑》时,我让学生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通过对电子课文、网络资源的学习,自主探究,体验感悟,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形象鲜明的特点,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有味。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体会句与句的联系,模仿作者写将军俑的方法,练习描写武士俑、弓弩手等。最后点击“走近秦俑”,欣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提供句式“有的_____,好像_____。”让学生练习说话。教学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强化教师主导和师生互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课堂现实情境与虚拟情境相互交融。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教师应主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避免使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的个人自学。①创设情境,调动热情。精心创设现实与虚拟和谐交融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避免浏览的随意性。②网络平台,巡视点拔。在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教师除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的巡视、必要的点拨。③讨论交流,反馈评价。在学生完成某一环节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创造机会,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学习成果,并适时评价,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反馈、大胆创新的活力。④拓展资料,回归文本。在学生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后,教师应及时将拓展的资料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回归到课本上,在头脑中产生“个性化第二文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激发更加旺盛的求知欲,升华教学效果。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