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紧扣题眼,让预习和质疑成为习惯
杂志文章正文
紧扣题眼,让预习和质疑成为习惯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金海霞

在教学中,我们努力想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下面就以《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断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独立寻疑

【案例】

(课前,教师先提出预习要求:1.尝试从音、形、义入手,自学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4.试着围绕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

生齐读课题。

师:(“盗”字下加上“△”。)“盗”是什么意思?

生:盗就是偷的意思。

生:盗就是窃的意思。

师:“盗”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偷”,上部的“次”古义为“涎”,意为垂涎别人的器皿,因此去偷,去抢劫。那么,见到这个“盗”字,你会想到些什么?

生:见到这个“盗”字,我觉得讨厌。

生:见到这个“盗”字,我觉得痛恨。

生:我为这些人感到可耻。

师:在这里,作者将普罗米修斯与一个偷窃者相提并论。我们再看这个课题,你的脑海里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生: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

生: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

生:普罗米修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师:学贵有疑!有了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读书吧!

学生练读后,讨论交流解疑: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本没有火种,那时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生:我知道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

生:我知道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路上,当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扎实有效的课前预习既为学生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预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有效的预习指导。

学生如何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是每个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的,也是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预习的。这个过程会因为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习内容而不同。因此,好的预习指导应该因生不同,因学习内容不同。

2.及时的预习反馈。

有预习就必须有检查。可以说,学生的预习质量决定于教师的检查质量。有效、及时、准确的检查,是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有效预习、形成预习习惯的保证。因此,笔者认为,凡是布置了学生课前预习任务的,在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就必须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例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学伊始,教师从“盗”字入手,引起学生的价值冲突,交流自己的疑问,指名读词语,读课文, 都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教师在检查预习的时候也是调整自己教学预设的时候,也是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的时候。这样,教师才会成为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会真的成为主体,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案例】

师:课前陈晓艳同学问我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去向主神宙斯说明情况,恳求主神赐火,而要偷呢?小组读课文,讨论交流。

生:因为宙斯不肯给他火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宙斯是主神,人类因为没有火种,生活非常困苦,他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宙斯肯给的话,早就给了,为什么还会让人类受这么多苦呢?

师:有道理!你能联系上下文,很会读书。

生:宙斯发现人间烟火袅袅,立刻追查是谁盗走了天火。

生: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盗走天火后,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师:宙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宙斯是个残忍而没有同情心的暴君。

生: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能过上光明和温暖的生活,但宙斯却狠狠地惩罚了他,真是是非不分,心狠手辣。

生:宙斯作为主神,看到人类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不但毫无同情心,还惩罚帮助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所以我认为他是很冷酷的。

师:宙斯会如何惩罚普罗米修斯呢?谁来读一读第六节?

指名朗读第六节。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让学生疑。阅读教学中,教师紧扣题眼,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同时,要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中,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