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品出文本的意蕴来——小学语文文本品读例谈
杂志文章正文
品出文本的意蕴来——小学语文文本品读例谈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郁银燕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案例] 《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

《天鹅的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补写场景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想象补写出老天鹅受伤的情节。不知为什么,学生突然窃窃私语起来,声音越来越响。许多学生纷纷要求发言。

生1:老天鹅多可怜啊!简直惨不忍睹!

生2:我多么希望天鹅永远那么洁白、美丽!我不要看到老天鹅这样!

生3:老天鹅,你不应该流血呀!

听到这些天真的话语,我心猛地一沉,学生是多么不愿意接受天鹅不美丽的形象呀!重新回想自己的教学,我惊讶地发现,我的这一教学片段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了残忍,经历了悲惨!

来自学生内心的精神、情感的需要,正是我们教学的着力点。此时此刻,我灵机一动,向学生提问到:“伤痕累累的老天鹅真的那么可怜吗?你能试想它的表情、内心活动吗?”

生4:它一定高昂着高贵的头,想,这点痛算不了什么,为了天鹅的集体的生存,我要坚持。

生5:它面带微笑,暗暗对自己说,生命诚可贵,拼搏价更高。

生6:它内心充满了快乐,因为它终会看到自己成功的一刻

学生激动地说着,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这只伟大的老天鹅的理解和敬佩,而不单单是同情、悲伤了,而这一份情感来得又是那么的真实、自然、感人。这是一种发自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感悟文本,这样就抓住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特点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进行了有效对话,充分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二、开放式品读——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开放式品读,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价值。

[案例]《沉香救母(二)》教学片段

师:沉香为了救出自己的妈妈,克服了种种困难,历经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沉香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生: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高山,也不知翻过了多少道深涧。

师:是啊,一道道高山挡住了去路,沉香毫无惧色,翻山越岭;一条条山涧挡住了去路,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播放动画)

师:还有其他困难吗?

生1:他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生2: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师:是一个血泡吗?

生:不是。

师:是一道血痕吗?

生:不是。

师:这是多么的疼痛啊!是什么让他在困难面前变得如此坚强呢?

生:他想快点救出自己的妈妈。

师:是啊,他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一颗孝心,让他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勇往直前。同学们,让我们拿起课本有感情地读好这个自然段。

以上案例中,正是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式的阅读空间,学生的思维因此得到有效调动,与文本进行了深入对话,充分体验到了文本蕴含的情感。

三、想象性品读——激发学生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往往留有文本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文本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品读,不仅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案例]《虎门销烟》教学片段

师:1839年6月3日,虎门寨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节,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日有何不同。

生自由读课文,感受到这一天虎门寨很壮观、很隆重。

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老师现在想问问你们,这闻讯赶来的老百姓,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此刻,面对着销烟池,他们的心情一样吗?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生:老百姓想,这“害人精”终于要被销毁了,我们以后再也不怕你了。

生:文武官员想,我们一定要销毁害人的鸦片,让我们的老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

生:林则徐想,外国侵略者,你们等着瞧,我一定会把你们的鸦片全部销毁,只要有我林则徐在,你们就休想在这里贩卖鸦片。

生:外国商人想,看来,这次是真的要销毁我们的鸦片了,这次,我们的损失大了,以后我再也不能来中国卖鸦片了,中国人也是不好惹的。回去我得告诉我的朋友,叫他们也别来了。

……

以上案例中,学生通过想象品读,充分完善了文本空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语言能力,而且充分感受到了文本的价值,感受到了文本内在的思想情感。

总之,品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重要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品读、开放式品读、想象性品读,深入理解文本的意蕴与情感。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