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抓住契机,让“意外”产生精彩
杂志文章正文
抓住契机,让“意外”产生精彩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高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对待“生成”,能反映一位教师的人文素养及专业水平。如果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处理,教学就会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中的精彩之处也会不断迭起。

一、临时资源,意外生成

(一)“异”中出彩

课堂是真实而自然的,学生是独立而有个性的,这就容易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在上一年级下册的“借橡皮”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时,我依然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后,安排学生进行表演,表演后互相评议。之后再找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的结果偏离了想象。学生上台表演时有胆量,可是说话内容简短,表情和语气不到位,表演不真实等。

我再请一组学生上台,刚要表演时,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从门缝里伸进了一个小脑袋。原来是隔壁班的学生忘记带数学课本,借书来了:“借本数学书给我!”他居然那么没礼貌,令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正因教学思路被无礼打断而恼火,可转念一想,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表演借书,随机问答?于是,这位扮演书主人的学生很自然地迎了上去:“请问你来借数学书的吗?你怎么忘带了呢?”借书的学生说:“我早上起晚了,急着来上学忘记带了。”书主人:“那这样吧,我把我的数学书借给你用。不过我要提醒你,向别人借东西要有礼貌,这么无礼,别人肯定不高兴借给你。还有,你为什么不在课前借?你这样会打扰别人上课的!”

那位借书的学生非常羞愧,低头拿着书走了。这位学生大胆、精彩的表演随即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我又顺水推舟,让学生想想,如果自己是那位借书的学生,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议论纷纷,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皱眉思索……

(二)“乱”中出奇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意外的发生,课堂常常会陷入僵局,甚至出现混乱,教师也会一时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在这种情境下,如何才能扭转局面呢?

在一节公开课中,我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读课文,可经过一番鼓励后,举手的学生依然很少,出乎我的意料。我的目光迅速地在教室里“扫描”,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突然间,我注意到有一个学生始终低着头不敢举手。在这一节课上,他一直都保持沉默。叫不叫他来读呢?读不好怎么办?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我让他站起来试着读一读。果然不出所料,他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瞪着眼睛看着我,不言不语。我着急地走到他跟前,轻轻地对他说:“试试看,只要你努力去读了,读不好也没关系。”他终于肯读了,虽然并不流畅,但毕竟还是读完了。他知道自己读得不好,所以一脸的惭愧。我看出了他的心思,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是最厉害的学生!你的大胆让老师和同学们佩服,值得大家学习。回家告诉你的父母,你今天当着一百多名老师和六十位同学的面,朗读了课文,这是多大的勇气!如果能主动举手发言就更好了。咱们为他的大胆而鼓掌吧!”掌声四起,持续了许久。

又是一个“意外生成”,只有这非预设的生成才能给课堂带来这样的精彩!它也带给我更多更深的思考与震撼。

(三)“错”中出彩

学生的思维活跃,但会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难免会出错。教师必须具备容错能力。经常有学生在读词、说话或者读课文时出错,遭到同学的嘲笑,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既然大家笑了,说明你听得很仔细。对待朋友的错误,你应该怎么做?是一笑了之吗?他读错的这个词语(句子)正好提醒了大家,他的错误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让我们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这些小老师,一起发扬助人为乐的风格,教教他,让他改正错误,好吗?”

二、发挥教育机智,捕捉“意外”资源

要捕捉到“意外”资源,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更需要有一种教育机智,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组织迁移能力。

(一)随机应变的能力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找到避免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课堂气氛越活跃,意外情况越多。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随机应变能力,冷静、机智、恰当地处理,如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调节难度,化易为难等。

(二)组织迁移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努力做到严而不厉、宽而不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机智,最大限度地利用“意外”资源;在处理新旧知识关系时,将其紧密联系,适时迁移,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衔接。

练就了这样的教学功底,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课堂,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教师都能灵活自如、潇洒应对,在“意外”出现的关键时刻,冷静“接招”并瞬间决策。恰当地处置这些“不曾预约的意外”,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