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品人物语言 感人物心声
杂志文章正文
品人物语言 感人物心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武蓉

老舍先生曾说:“人物的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通过人物的语言,我们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触摸并感知了钱学森伟大的灵魂。

一、语境中涵咏,触摸人物灵魂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钱学森的语言。当时,他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着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师从鼎鼎有名的冯·卡门,前途无量。但是,他此时此刻说出这番话,更见其炽热的爱国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一次次对比中触摸人物灵魂。

师:要想读懂人物的语言,就要进入文中读,了解说这句话时的背景。现在就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自读体会)是在钱学森享受着优厚待遇,有富裕生活和优越工作条件下说的。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他的待遇有多优厚,生活有多富裕吗?

生:钱学森当时每月工资15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000元。他住着漂亮的别墅,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师:他还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生:他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从这两个“最”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学有所成、出类拔萃,深受冯·卡门教授的器重。

生: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身边前途无量,甚至会获得诺贝尔奖!

师:是啊,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放弃了光明的前途,钱学森还是决定回国。要想读懂人物语言,就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用心感受。你能选用一组关联词,说说当时钱学森的心声吗?

……

师:“言为心声”,再读钱学森的话,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了,让我们用朗读来倾听他的心声吧。

(生激情朗读)

一段看似平常的爱国宣言,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反复涵咏,却让学生立刻体会了“爱国”这个词语的分量。

二、想象中体验,走进人物内心

与绘画中的留白一样,文本也有“空白”,带给学生思考、体味、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这种“空白”。

钱学森在不能回国的漫长五年里,会经历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是《钱学森》一文的“空白”。 教师可引导学生巧妙地“补白”,想人物之所想,言人物之所未言,帮助学生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出示: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师读)

师:善于感悟的同学们,你们从美国将领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绝不能”看出美国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生2: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要想方设法留住他。

师:当时,一位美国作家说“他替中国研制的导弹,完全平衡了中国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力的差距,与美苏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这样的人才美国要留住,他们会怎么留?谁来代表美国政府来劝劝他?

(生想象,自由说)

师:是啊!同学们所想象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出示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国的资料)

出示:此时的他,面对敌人的________,他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

学生纷纷发言,情绪激昂。

师:这就是钱学森,一个坚贞不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学生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与文本灵犀相通,在想象中探索着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对钱学森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定爱国形象有了真实而多元的体验,真切而多元的感受。

三、咬文嚼字中品味,感受人物情怀

薛法根老师曾说:“书是甜的,语文也是甜的,要引领学生咀嚼语言,品味语言,努力把语文课上出一点文化味。”要让学生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长此以往,他们才能在看到字面意思的同时,也能看到字中的深层含义。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是钱学森在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中秋节,向留学生袒露心迹的话语。这次,我另辟蹊径,抓住了一个提示语——“诚恳”。

师: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激动。

师:书中用了个什么词?

生:诚恳。

师:什么是“诚恳”?

生:就是态度很真诚。

师:钱学森为什么要诚恳地说这一番话?

生:他是在对留学生说,态度诚恳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师:是啊,情真意切才能感同身受。诚恳地读一读,看看还能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诚恳?

生:我从“我们”感受到,因为他没有说“你们”或“我”。

(出示文中钱学森说的第一次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比较体会)

生:我从“应当”感受到,因为他没有说“必须”,没有命令留学生,而是想打动他们,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和自己一样报效祖国。

师: “一字一词总关情”,我们在品味人物语言时,还要善于捕捉细微之处,体会人物的真情。

(生练读)

提示语何其细微,可它传递的情感信息又何其丰富。在语境中涵咏,在想象中体验,在咬文嚼字中品味,人物因语言而鲜活,课堂因真情而精彩。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