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美诗出于读、想、悟
杂志文章正文
美诗出于读、想、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4        返回列表

黑龙江大庆市萨东四小(163314) 苗野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数十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读出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的语言简练,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悦耳顺畅。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一、二、四句的“间”、“还”、“山”押韵,句内平仄交错,旬间平仄相对,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读之让人感受到和谐的音韵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在古诗教学中把朗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把古诗的每个字都读正确。因为这样才能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如《峨眉山月歌》,在大致了解了诗意后,可让学生高声朗读。“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整首诗后反复诵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甚至可以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让那悦耳的声音和优美的韵律相映成趣。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联想图画美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红”、“绿”、“白”、“清”等词能引起视觉上的美感,“歌”有听觉感受,“浮”、“拨”等动词有触觉感受。

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是人们喜迎除夕,忙碌愉快的情景。教学时我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使他们的脑子里呈现出喜悦的画面,再介绍一些旧俗,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当然,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幻灯、绘画等辅助手段。有些诗,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课件演示,能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咏柳》,我先出示柳树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柳树,然后再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以自己描述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柳树的画面,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古诗的画面美。

三、感悟意境美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重现诗中场景,引导学生“披文人情”,领悟诗中的意境美,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陶冶心灵。

第一,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想象江畔雪景,垂钓“寒江”的渔翁形象,抓住“绝”、“灭”、“孤舟”、“独钓”、“寒江”等词语仔细品读,体会诗人的清高和孤傲,以及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

第二,教师除了要用贴切、优美的语言描述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披文人情,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意境之美。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杭州西湖美丽的风光短片,并配以《西湖春》的古筝曲,曲子优美抒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意境之中,犹如身临其境。由此导入古诗的学习,学生很快就进人情境。又如《送元二使安西》,我通过播放安史之乱短片、琴曲《阳关三叠》,引导学生进入王维在城外送别元二的愁苦、哀思的场景,体会作者对国家安危、战争无情、朋友的情谊、人生苦短的深深感叹。

第三,有的古诗可以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在领学生感知《春江花月夜》时,引导学生把诗句按照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节奏和音调的高低去朗读,学生很喜欢听,纷纷想学唱,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意境及诗人的感情。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要力求通过古诗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陶冶。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