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课堂如此多娇
杂志文章正文
课堂如此多娇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226016) 刘 燕 语文是美的:美的辞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特级教师盛新凤所崇尚的“和美教学”,更让我们明白了,好的语文课堂应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把语文学活了,学美了。

一、教师语言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讲的课带有美育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启记忆的大门,而且能深入大脑皮层最隐蔽的角落。”可见,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像一位高级魔术师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含蓄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优美生动的语言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我们甚至可以说,教师的语言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

盛新凤老师说过:“教师的课堂用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既不能太书卷,又不能太白话,应该是介于书卷和白话之间的一种既能有很强的鉴赏性,又对儿童有很强适应性的语言。”盛老师所追求的是一种“雅”中求“美”的课堂语言,这也是她创造“和美语文”课堂的基础。她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番茄太阳》一课时,有这么一段导入语设计:

“尽管生活对一个盲孩子来说有着太多的磕磕碰碰,尽管生活对一个盲孩子来说没有一点色彩,尽管生活对一个盲孩子来说有着太多痛哭的理由,可是天真可爱的明明,却向生活张开了天使般的笑脸,笑得那么灿烂,笑得那么满足。这是一种多令人心酸、心痛的笑啊!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些描写明明笑的语句。相信你的感受会不一样。”

盛老师诗一般的语言,金针巧渡,不露痕迹;语言通俗,又稍带文学性。她的“美言雅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言面貌。这样由教师的“雅语”转化为学生的“美言”的过程,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和美语文”课堂吗?

二、文本无言之美

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可供鉴赏的完美艺术品,除了追求教师的“美言雅语”,我们还应把目光聚焦到文本中,体会文本带给我们的无言之美,去感受那份源自心底的美。将文本的这种无言之美内化于学生的阅读感悟,外显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仔细想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解读文本时,关注并恰当地利用这种无言之美,都是极其重要的。

苏教版文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字处见画,画处见字,字与画水乳交融,让学生爱不释手,促使学生在兴趣下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让美润物无声地渗进学生的心脉,让学生在这种无言之美中感悟万物的神奇、生命的绚烂….

以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叙述了春天的脚步渐渐踏进小池塘时,池塘边万物复苏时的美丽。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美妙的词句,将小池塘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课文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呢?我充分利用这篇课文的插图。鲜艳的图画将小池塘的魅力尽括其中。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小池塘的印象。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出“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的是怎样“五彩的世界”?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小组讨论,明白了小池塘就是一双大眼睛,看见了天上变幻的白云、鲜红的太阳、闪亮的星星、弯弯的月牙……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小池塘:由于之前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学生早已想把万千美好的词汇加于小池塘一身,教学时应抓住学生对池塘的美好想象,使小池塘之美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正如特级教师闫学所说:“作者给读者营造的这种想象空间,表现的正是一种无言之美——它比任何华美、繁复的意象描摹都更高明。”

三、生活体验之美

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教师应用其特有的教学敏感度,快速捕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唤醒生活,使语文在鲜活的形象替代中有了生命,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入。

特别是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我深有感触。文中孟郊铭记着母亲的养育之恩,到了50岁时仍念念不忘,写下了《游子吟》。文中字字句甸洋溢着的是深深的母子情,学生体会到的是浓浓的母爱。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三次动情地呼唤“母亲”,使学生的情感一次次升温。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每位同学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我们也正沭浴着母爱,享受着母爱。在你的脑海中,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在之前的情感铺垫下,这一环节设计迅速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较于之前体会文本中孟郊与母亲之间的爱更多了些鲜活感。学生们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要与大家分享自己正享受着的母爱,许多学生都动情地述说着母亲为他们做过的一件件事情。说着说着,我看到学生们的眼眶里噙着泪,他们流下的是感动的热泪二学生内心的情感星火已被点燃,与文中孟郊对母亲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体懵到母爱如水的温柔。

无疑,这堂语文课中学生的情感是鲜活的,跳跃着生命的火焰。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语文和生活的契合点,将生活真正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赋予语文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美起来,焕发迷人的光彩。

美的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召唤和吸引,更应是一种解放与激发,使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之中。这种美永远都在前方,在我们所不能穷尽的远方,而这正是语文教学最迷人的地方。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