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问不在多,有“效”则灵——略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杂志文章正文
问不在多,有“效”则灵——略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1        返回列表

江苏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210028) 曾 文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这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许多并无多大价值的“问题”纷纷挤进了课堂;学生往往对于教师的问题疲于应付,收益颇少。下面,笔者就以一次公开课某青年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为例进行剖析,谈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案例片段呈现:《林冲棒打洪教头》

看读课文,感知人物。

1.看视频。

播放课件:林冲和洪教头相遇的一段视频。

2.读课文。

这段视频与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相对应?请一位学生读读这段文字。

3.感知人物。

这时的林冲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林冲的性格特点。

A.读了这一段,说说林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有礼貌……)

B.相信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能看出林冲是一位有礼貌的人,但是作为一个英雄好汉,林冲就是林冲,他有别的英雄好汉所没有的一种性格特点。你看出来了吗?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书要思考,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林冲的这个性格特点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而且就在文中,说说看。

C.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把这个字写下来。(板书:让)

“让”是一种美德,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前六行。

这是什么“让”?(板书:礼让)洪教头进来了,林冲让个座,这是出于礼貌,是礼让。

D.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林冲连说:“不敢,不敢。”这是什么“让”?

试想一下,假如林冲现在是李逵,听了洪教头的话,会怎么样呢?

早就一斧头劈来,“我劈了你这鸟人。”林冲听了这么伤人的话,却说“不敢,不敢。”这是什么“让”?

生:忍让。(板书:忍让)

师:“忍”字是怎么写的?心上插了把刀刃,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但是林冲忍了。这需要多么大的胸怀,修炼到多么高的境界,才能做得到。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再一次朗读这一段。

(2)洪教头的为人。

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傲慢无礼……)

让我们来读读洪教头所说的话。(出示课件:“洪教头的三段话”)

洪教头为何如此苦苦相逼,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本不把获罪充军的林冲放在眼里,更是为了在柴进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他是怎样的人?(自高自大)

过渡:今天,这两位教头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一些印象,在课文中还有一处精彩的比武场景,同学们期待着这次比武过招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如此设计看起来问题一个接一个,一环套一环,师生互动有利。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模糊,学生难以回答;有的提问过于随意、简单,显得没有针对性,没有思考价值;有的提问又过于急于求成,生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刚提出问题,马上又让学生回答:有的提问的对象过于集中,只顾及优等生,其他学生很少顾及。这些提问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中要不是沉闷,就是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的主体学习、思维没有得到锻炼。课堂结束之后,笔者私下询问了几个学生,他们都感觉比较“累”。

由此可见,对于课堂上的提问,教师要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绝不能随便提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更不能“以多取胜”过度追求问题的数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找好切入点

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开展的,课堂提问也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疑,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发问,有的放矢,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思考方向,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同时,课堂提问最忌宽泛、模糊不清,这样容易让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消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要把问题“掰碎”了问,碎问碎答,这样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提问要具体些,设计好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有方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让学生觉得学习有依托。

二、提问之后要有“余地”,戒急戒躁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出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在本节课中,笔者就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的提问。

三、提问要因材施教,有层次性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同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设计深浅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各自能找到学习的自信。

四、要善于提探究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早在1912年,美国学者史蒂文斯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在教师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作直接的回忆或依据具体事实作答,而很少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巧妙设计抓住教学内容及变化的思考题,或从不同的角度设疑,启发学生,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课堂提问方式不讲究方法和技巧,千篇一律,古板单调,那么,不仅教学效果差,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要使课堂提问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其中的种种策略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