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自主学习 生成智慧——《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杂志文章正文
自主学习 生成智慧——《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9        返回列表

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 (226600) 武爱兰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着力于教,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真正将学习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一种学生自主的、灵动的、深刻的、丰富的、充满魅力的活动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教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感悟理论,更具价值的是自主学习过程的展开及过程中的经验唤起、情感体验,阅读积累的内化运用,学生的智慧生成、心灵启迪等等。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学中,力争真正实现生本理论语文教学“大阅读,大积累,大思考,大表达”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括号内的只识不写)。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朗读,小组合作,在生生互动中理解、感悟雪松的特点和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山谷中的谜底。

师:“山谷”是什么?(师作简笔画)我们突出关键词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里指导抓不同的关键词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通过简笔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再现山谷,引起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师:昨天已经布置了大家预习这一课,现在老师带来了几个问题,先测测你预习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1)投影出示生字新词。(出示幻灯片1)

①指名认读,正音,记忆。(着重强调在预习时是怎样理解记忆的)

贞柘(翘舌音) 魁篷(注意形近字的比较,指导学生用换偏旁、联系生活等方法记忆词语) ②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的两个易错的字,相机范写:魁、篷。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写字时要求做到身正、肩平、脚开)交流、展示优秀作业。

(2)交流理解词语。(出示幻灯片2)

加拿大 奇异的景观 漫天飞舞

弯曲 滑落 反弹 完好无损

摧毁 启示 压力 抗争

屈服 毁灭 生存 发展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等方法)。

(3)出示词语搭配。(出示幻灯片3)

特殊的( ) 洁白的( )

挺拔的( ) 爽朗的( )

飞舞的( ) 崇高的( )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要落到实处。此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认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方法,端正写字姿势的良好习惯。】

(4)感知课文大意。

师:通过检查,我发现同学们字词掌握得不错。你读懂这篇课文了吗?我们在初读课文后,首先要问一下自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学生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相机投影。(出示幻灯片4)

(5)理清文章层次。

师:如果用猜谜来打比方,哪几个自然段写山谷中的谜面?哪几个自然段写旅行者揭开了谜底?(师根据回答,相机梳理,出示文章脉络)

出示幻灯片5:第1—2自然段写谜面;第3自然段写谜底;第4—6自然段写启示——以退为进。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适时点拔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6)质疑问题。

师:“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读书方法我们已经知道。那么,预习时你一看到课题就对自己提出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呢?(指导同桌交流预习情况,巡视时相机选出预习优秀的学生习作投影展示,并表扬鼓励)

师(过渡):同学们真会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读准了字音,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初知了课文的大意,解决了很多问题,还带来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留着我们在课堂上共同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和两位旅行者共同去探寻山谷中的谜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理解谜团。

1.师:加拿大魁北克的这个山谷究竟有什么谜?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2.组织交流谜面,出示幻灯片6并板书。

西坡:松、柏、柘、女贞…--

东坡:只有雪松

教师出示句子,相机指导学生感悟重点词语的内涵和作用。在“山谷没有……唯一引人注意的是……”这句话中,一个“没有”,一个“唯一”,强调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山谷中这一景观的奇异罕见。指导抓住关键词读、品、析。

(三)揭示谜底,感受反弹。

师:那谜底呢?

1.交流揭示谜底。(出示幻灯片7)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略讲)

2.课文中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强调“默读便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交流感受,表扬感受较好的学生。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学生读与述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深入课文,感悟重点词义的内涵与作用。】

相机出示(幻灯片8):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4.朗读。师:同学们,带着我们独特的感受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

5.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在“弯曲”“反弹”下加着重号,并变色,着重指出“积”“弯”“落”“弹”)

①指名朗读,想象、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过程的艰辛。

②生生互评朗读的效果。

③师生评价读。指导读“反复地积”,想象暴风雪之大;读“反复地弯”,体会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在承受的同时适当退让的策略,感受雪松是一位智者;读“反复地落”,引导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读“反复地弹”,感受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由此我们想到了哪些成语?(不屈不挠、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持之以恒、自强不息、顽强不屈……)

【设计意图:读书时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这样才能身心入境,真正与文本对话,感受句子带给我们的思考。】

④想象省略号带给我们的思考。(补充省略号,抓准“反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带着无比敬佩之情分角色读。师引读。

⑤读“不论……始终……”一句,领悟雪松还是一位强者、胜利者。理解“完好无损”一词。(近:安然无恙。反:残破不堪。)由雪松的弯曲和反弹的品质,你想到了哪些具有雪松精神的人和事?联系我们读过的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想一想。

(霍金、夏洛蒂·勃朗特、鲁滨孙,奋战在地震灾区的战士们、体操运动员十年练习东山再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从具体的人和事中体验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敢于退让,以退为进,取得最后胜利的人生哲理。要求学生说完整,讲清人和事。)

此时,你面对的是正在与暴风雪抗争的雪松,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让我们再次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心声吧!

6.雪松是真正的英雄、智者,请欣赏与暴风雪抗争的雪松图片(出示幻灯片9)。(配《真心英雄》轻音乐)

【设计意图:设身处地,用具体的人和事来真切地感悟这段话的含义,用这样的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读中悟理,从内心深处体会雪松的顽强和雪松的弯曲策略。】

(四)积累名言,加深感悟。

师:从雪松身上,我们可以用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由此,我们想到了这些成语、名言。(出示幻灯片10)

(投影滚动出示,生齐读)

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

有志者事竞成。

苦心人天不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设计意图:名言成语的积累,加深了学生对雪松精神的理解,真正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和旅行者一起探寻了山谷中的谜底,还感受了雪松的精神与品质,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弯曲是退让策略,但这不是后退、胆怯,不能成为苟且偷安、放弃抗争的借口,而是以退为进,寻找时机,积聚力量,以求更大的发展。两位旅行者不仅善于发现,还善于思考,关于启示部分下一次我们再探讨。

2.课后作业。请搜集身边这样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留着下一课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拓展延伸,注重实践。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走出课堂,“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简笔画(山谷)

西坡:松、柏、柘、女贞……(雪小)

东坡:只有雪松

(雪大)

【弯曲 反弹】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