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师生其舞,尽显生态之美——观摩王崧舟《与象共舞》的点滴收获
杂志文章正文
师生其舞,尽显生态之美——观摩王崧舟《与象共舞》的点滴收获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3        返回列表

绿意盎然的五月,我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在为期四天的观摩活动中,各路名师用其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向我们阐释了小学语文教学最本真的追求,即“生态”理念。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与象共舞》,让我受益颇深。

《与象共舞》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有别于以往的教学设计,本次王老师以“一课两上”的方式执教,教学简约有效。一人同文,竟能演绎出不同的诗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正如李政涛老师所说的,理想的语文课堂生态,就是通过汉语文化的培根,在开放中扎实、优美和温暖的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静静地听着王崧舟老师教法迥异的两节课,我仿佛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王老师用他特有的教学艺术构建了一种属于语文课堂的原生态,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课堂中得到精彩绽放。这,哪里仅是一堂课啊,这分明是一首歌,一首师生同唱的歌;更是一曲舞,一曲师生合一的舞!那宽松民主的氛围、轻松自然的质态、愉悦诙谐的情绪、幽默睿智的语言,不仅让学生陶醉其中,也让听课的教师陶醉其中,受益匪浅。王老师的两节课让我真切地领悟到何为“生态课堂”,伺谓“生态和谐”,给了我很大的示范、引领和启示作用。

一、把握命脉——导向生态和谐之路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住语文的命脉,让学生在该听时悉心地听,该说时大胆地说,该读时尽情地读,该写时认真地写,便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空间。

无论是以阅读取向为本位,或是以写作取向为本位,在教学过程中,王崧舟老师都格外重视语言韵味的揣摩。如在第一课堂中,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多元朗读、角色置换、体验想象等方式来体悟人们与象共舞时的欢乐气氛和意境,从而读出热烈和快乐的感觉;在第二课堂中,王老师把句子变成“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引导学生细细咀嚼语言形式的变化带来的表达效果的差异,从而切身地感受文字魅力和实实在在的语文味儿。这精心而高明的设计让我不由得惊叹到:把握语文的命脉,竟可以使学生学得如此轻松,使课堂可以如此出彩,师生可以如此和谐和灵动。

二、精选内容——探寻生态和谐之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多重对话的过程中,又以生本对话为中心。然而,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让学生关注文本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以恰当的视角对文本中的难点、重点、亮点进行思考、品味和欣赏。

在《与象共舞》的教学中,王老师并没有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对文本进行了大胆地取舍。第一课,立足“阅读本位”,指向理解与感悟;第二课,立足“习作本位”,意在理趣交融,读写共生。除了词语、朗读方面的目标外,王老师在两堂课中都有这样一个学习内容——聚焦重点段,体会人与象之间关系密切,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这一共同的学习内容,在两堂课中分别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实现:第一堂课以读为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入情入境;而第二堂课,则是从课题人手,让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去揣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再通过品读“人象共舞”的难忘一刻,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与象共舞”的深刻含义。

两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堂课,都切实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阅读教学从繁琐的内容分析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讲课文的套子里钻出来,既得意又得言,让课堂教学真正通向生态和谐的理想坦途。

三、优化策略——通往生态和谐之途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怎么教”,其采取的策略、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感受就不同,学习结果与效率也就有别。

基于学生的课程实施,教师不但要注重创设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还要充分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王老师的教学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例如第二堂课中字词教学环节“睹”字的学习更是独具匠心:先读准字音,再理解“睹”意,接着拓展找含有“睹”字的成语,这是让生字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挂钩”,最后“熟视无睹、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填空,在运用词汇、把握大意的同时解决了学课文的疑问,这样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智慧的挑战与学习的情趣,学生乐此不疲。学生经历了,法在其中,高年级字词学习的方法与要义也不言而喻了。

大师的课堂,我们还需要细细咀嚼、慢慢反刍、潜心品味、用心汲取。我羡慕王崧舟老师丰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更钦佩其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和孜孜以求。一课两上,同课异构,显示了一个研究者的行走常态,昭示了一位人师固有的勇者之心!我将用大师智慧的话语来升华自己的体验,用名师的精神来激发自己的激情,用专家的方法来引领我们的课堂。功成于志,业精于勤,把收获到的知识变为一种思想和理念,不断学习。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