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悟练本同根 相融才给力——以《巨人的花园》为例谈悟练融合的有效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悟练本同根 相融才给力——以《巨人的花园》为例谈悟练融合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浙江龙游县实验小学(324400)魏本蓉

经过新课改热后的冷思考,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改变当下阅读教学重感悟轻实践,高耗低效的现状,而是要将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以自己执教《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谈谈悟练融合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精选悟练契合点

阅读课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只有找准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训练的契合点,才能使二者的融合成为可能。但文本如文字的海洋,有很多点可供选择,常使教师左右为难。在反复细读《巨人的花园》后,发现文中有许多形容春天和冬天的词语,很多词语还是互相对应的,而且和巨人、孩子的举动与花园的变化息息相关。笔者将这些词语作为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训练的契合点,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在言语实践中激活词语、内化词语。

【课堂回放】

师:这篇童话里有很多描写春天和冬天的词。请大家做词语侦探,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做上记号。(生圈划词语)

师:下面请词语侦探显身手,汇报你找到的词。投影随机出示:

师:同一篇文章出现这么多描写春天、冬天的词,是很少见的。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两组词,还要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采用男女对读方式)

生:左边一组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右边一组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左边的词让人很温暖,右边的词让人觉得很冷;这些词都很美妙……

【观点传真】

1.巧选悟练契合点 一篇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表达特点,还有语文的训练,特别是中段教学强调的课堂练笔,总要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也就是悟练契合点。这个契合点最好既是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典型处,又是学生读文本的兴趣点,是课文所在单元教学的重点,还是年段教学要求所涉及的点。多点合一,教学内容便相对集中,悟练融合易于实现,学生学得乜相对深入。把《巨人的花园》中形容春天和冬天的四字词语作为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训练的契合点,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正如钱正权所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所取的这“一瓢”要抓住要点,扣准起点。这起点既是教材的逻辑起点,更是学生的认知起点。

2.巧串悟练大板块

一堂阅读课所要做的几件事——积累、理解、感悟、运用,都以悟练契合点串联,教学便简约而不简单。笔者以文中写春天、冬天的词串起《巨人的花园》三大教学板块:第一板块由词语的积累和感悟,把握花园的春冬两重天;第二个板块由词语的对比,解读情节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明确文本的主旨;第三板块由课文词语的简略与原童话神奇描写的对照,学习写童话的本领。悟练活动得以贯穿教学始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

策略二:湖光秋月两相映和——悟练互动增实效

严格地讲,文本感悟和言语实践都是语文训练,前者重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后者重在积累、表达,只不过被一些教师人为地割裂开来。悟中练,练中悟,二者互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提高。

【课堂回放】

师:原来的花园四季美丽,还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现在却——(师引读花园第一次变化的句子)各位词语侦探,你们发现这些写春天和冬天的词正在句子中告诉我们什么吗?

生:景色不同,感觉也不同……

师: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词语侦探。是啊,景不同,感觉也不同。读着读着,我们就发现,正是这两组有着鲜明对比的词,让我们看到巨人花园奇妙的变化。现在,谁能从上面两组词中各选一个词,说说花园第一次奇妙的变化?投影出示:

春天,村子里——,巨人的花园却仍然——

生:春天,村子里草翠花开,巨人的花园却仍然冰雪覆盖。

师:下面增加难度,各选两个词来说行吗?

生:春天,村子里绽出绿芽,开出鲜花,巨人的花园却仍然北风呼啸,寒冷荒凉。

师:课文里的词运用得不错了。下面谁来挑战一下,用课外积累的写春天、冬天的词语、诗词或俗语来说说花园第一次神奇的变化。

师:巨人花园的奇妙就在它的变化中。那到底是谁有这样的魔力让花园一会儿变冬天,一会儿变春天?(投影再次出示春、冬两组词)

生:是自私的巨人,可爱的孩子们。

师:那唤来寒冬的是——

生:巨人:是巨人任性、冷酷的心……

师:既然唤来寒冬的是巨人任性、冷酷的心,那唤来春天的是——投影出示: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任性、冷酷的心啊

迎来春天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心啊

生:迎来春天的是孩子纯真、温暖的心。

师:还可以怎样说?连起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唤来寒冬的是巨人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是孩子天真温暖的心。

【观点传真】

1.以悟促练,提升表达水平

感悟型的阅读课堂常偏重人文意蕴,对语言表达特色浅尝辄止。而有效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悟语言中触发语感,还需在实践语言中习得语言。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笔者打造了一个“悟”后“练”的平台,引导学生用课外积累的写春天、冬天的词语、诗词或俗语来说说花园第一次神奇的变化,轻松激活了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让“消极词汇转化成积极词汇”,使学生学的东西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积累和表达也得到了双效提升。

2.以练促悟,理解文章内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学生言语的感悟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言语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有趣的言语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可以使语文课堂既扎实又灵动。上面这个领悟童话主旨的环节由读、议、说三个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串联而成,让学生边“练”边“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作为助学者,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仿说句式把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些立足文本的言语实践练习使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随着理解和体验的加深,最终学生对童话主旨的领会也水到渠成了。

可见,教师只要找准实践和感悟的契合点,引领学生在感悟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就能使阅读教学更有实效。

策略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悟练融合生为本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悟练融合也要以生为本。以儿童的视角关照悟、练的形式和内容,趣字当头,注意难易适度,扶放结合,才能使悟练融合,顺利实施。

【课堂回放】

师:原文有2600多字,选作课文时只有800多字。咱们来看看原文怎么写“鲜花凋谢”——(投影出示)

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块告示牌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

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

师:请一个女同学读原文版。(学生读)再比如“北风呼啸”这个词,原文是这样表现的——(投影出示)

北风呼啸,北风穿一身毛皮大衣,对着花园呼啸了一整天,把烟囱帽

也给吹掉了。“这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他说,“我们还把冰雹叫来。”

师:请个男生来读这一段。(学生读)两相比较,你觉得哪种版本更吸引你?

生:原文更像童话,课文太简单了;原文写的花很重感情,会同情孩子;北风像个捣蛋鬼,在花园里搞破坏。

师:是啊,课文用的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原文是一段想象神妙的描写(在“神妙”前添板书:想象神妙)。我们看作家用了什么妙招把“鲜花凋谢”“北风呼啸”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投影出示)

锦囊妙

让花草树木说话

让鸟兽虫鱼能做事

师:写童话的妙计都知道了,我们就可以挑战大作家了。用童话的语言写一个片段《会变的花园》看谁能让花草树木会说话,让鸟兽虫鱼能做事。

【观点传真】

1.悟练融合,得趣字当先

教师只以教学主导者的眼光进行教学预设是不够的,还应以学生的视角来关照悟、练融合的形式和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悟练融合的顺利实施。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笔者引导学生寻找童话原文中的锦囊妙计环节被学生所悦纳,主要就是注重了儿童视角。其实,前面请学生做词语侦探,和最后挑战童话作家的环节,也是出于“趣字当先”这样的考虑。

2.悟练融合,需难易适度

确定教学内容一定要以文为本,以生为本,教师不能一厢情愿。而确定感悟和实践的难易度,教师更要目中有人,依学定教。鉴于学生才刚升入四年级,教师把本课的小练笔设计成写小型片段:《会变的花园》就相对得当。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写好这个片段,教师有意搭设了几个阶梯:用文中的词说花园的几次变化—一用生活中积累的诗词、俗语说花园的变化——对比欣赏童话原文写变化的片段—一运用童话语言写《会变的花园》片段。这些扶放结合的措施顺应了学情,因而大多数学生的小练笔达到了预期效果。

悟练本同根,相融才给力。将文本感悟与言语实践训练有机融合,就能使阅读教学之舟冲出重感悟、轻实践的泥淖,轻松前行。

(责编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