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叩开语文生态课堂的大门
杂志文章正文
叩开语文生态课堂的大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211100)沈蕊华

在生态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培养语文素养为宗旨,通过多视野、多角度、多层面揭示生态课堂教学的特点,构建生态课堂操作体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这就是语文生态课堂。它旨在课堂中追求各因素的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教师、学生和文本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

一、把握命脉:生态课堂的绿色通道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命脉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也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偏离了这条航道就会南辕北辙。我们要认真地把握语文的本质,于读书时尽情地读,于写字时认真地写,于品味时深入地品,于交流时大胆地交流,于背诵积累时朗朗地诵、大方地表达,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语文学习空间。如,一位教师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抓住一个“凉”字,让学生品出了清凉、凄凉、悲凉,而这正是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抓住一个“泪”字,让学生悲切地感受到山河的破碎、经济的萧条以及人民的流离失所。这短短的28个字,字字流露着真情。这位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推敲的字眼,淋漓尽致地诠释语文教学的真谛,也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抓住语言文字,把握语文的命脉,课堂如此出彩,这是一条通往生态课堂的绿色之路。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是如此的和谐与灵动!

二、有张有弛:生态课堂的金钥匙

生态课堂讲究学习的效率,但它更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这就需要我们恰当地控制好教学节奏。节奏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金钥匙。那如何来控制语文课堂的节奏呢?笔者以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是最高的境界。因为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除了能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效率,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教学中,可以快节奏进行的是那些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而那些内容较难、较为枯燥,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用“慢动作”,采用多种方式,尽量腾出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我们讲解时也应该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消化。如,笔者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时,桥所在位置、桥面的美观等是容易理解的,采用了快节奏;而难点、重点是桥设计的两个特点,笔者便使用慢节奏,巧妙使用课件与文字,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化,使图像因课文的描绘而丰满,让学生有条理地层层读懂课文,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因此,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疲劳为度;“弛”,也切不可过度,不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三、社会实践:生态课堂的有力支撑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生态课堂要关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经验,这些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与社会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同时,还要将触角伸向社会,将学校、家庭、社区等各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生态的孤军作战。作为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应给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生态环境予充分的支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解放学生,立足课本、放眼课外,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作为家长,也应与教师形成一股合力,及时有效地与教师建立家校联系,反馈和交流各种信息,让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课堂教学。总之,我们应整体上把握教育动态,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修正,引导学生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学习观。

四、生命化评价:生态课堂的诗意追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如果我们教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些片断,通过生命化的评价来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口语课《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时,提供了一个村庄捕杀动物的情景,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小动物。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把这个村庄的人全都杀掉不就可以了吗?然后,从别的地方搬一些爱小动物的人过来。”语惊四座,多么愚蠢的方法啊,甚至是惨无人道的。该生也立即意识到方法欠妥,给老师制造了麻烦,悄然坐下。只见这位教师迟疑了片刻,说:“同学们,你们来讨论一下这方法好不好。”一场激烈的辩论由此开始。最后,总结陈词中,有学生说道:“最高级的动物是人,更应该保护。文明社会的表现是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这些村民捕杀动物的行为固然令人痛心、令人痛恨,但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使他们认识错误。”在学生的认识得到统一后,这位教师笑着问:“今天我们能收获这么多知识,要感谢谁?”于是,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刚才“犯傻”的孩子……由此可见,课堂上的一次意外,在教师的巧妙评价引导下,收获了不曾预约的精彩。这不就是生态课堂的诗意追寻吗?

生态文化虽似冰山初露,但生态的教育、生态的课堂已经呼之欲出。呼唤生态的教育,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的舒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