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学生有“话”可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初探
杂志文章正文
让学生有“话”可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初探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1        返回列表

浙江绍兴市袍江小学( 312088) 冯朱敏

自古以来,人们将“语文”理解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出口行云流水,落笔铿锵有致”,把文字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恰到好处,便可以出口成章了。这几乎是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但是,把自己的意思、主张表达出来,说服别人,让别人“听其言,观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一次我上完《爱迪生救妈妈》后,问学生:“妈妈手术后如何评价爱迪生的做法?”学生脱口而出的仅仅是“天才”“聪明”两个词语。为什么这份真挚的情感只能用这两个词语来表达呢?这让我陷入沉思。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可是没有学会表达的语言,我们千方百计地设计情境,引导他们,让他们有所感悟,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得帮助孩子拥有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文字,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每一个孩子有“话”可说,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需要完成的刻不容缓的使命。

对症下药,还得苦寻秘方。其实,如果悉心观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还是有许多语言训练点,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说话质量服务的。以下,笔者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通过游戏,充实词库

人们常说,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同理,要让孩子有“话”可说,首先得帮他构筑充足的词库。语言这东西,可不是薯条、面包,孩子一见就抓起往嘴里送。想让孩子自觉地把一碗白米饭大口大口地嚼下去并且嚼出味道来,就看你怎么“包装”了。游戏,几乎对任何一个小孩子,都充满着十足的吸引力。

1.批发积累

我们可以经常开展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前印发成语、诗句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得最多(建议学生捡拾零碎时间背诵)。游戏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小组合作、个人抢答等;实行方式可以整堂课贯穿,也可以局部穿插。不过在游戏的设计中,教师要体现主导地位。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游戏设计的目的性要明确,要将教学目的、内容与游戏的内容、规则巧妙地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要确保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都有热情,都有参与意识或行为。

2.信息反馈

我们平时在饮食上摄取的营养不在于量多,而重于吸收。发挥词库的作用关键在于运用。运用就是对所获得的信息作出反应,进行处理;通过联想,发散思维,对课文以外的内容进行延伸。

如在教学反义词时,我们可以进行“对抗性游戏”,让学生分成两队,互相出题考验。孩子是初生牛犊,喜欢横冲直撞,急于证明自己的能耐,战胜别人,在唇枪舌剑中,必然把平时积累的知识都用上场。此时,老师可以面露笑意,要他们说明理由。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记得二年级上册,有一篇关于对对子的课文,我在结束课文内容后,举行了一场对对子比赛。我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对对子的规则,让学生也学着对对子,在单位时间内看谁对得多。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各种奇词妙语层吕不穷。游戏,意在戏,但欢声笑语中,学生的词库满了。

二、对话中设情趣,灵活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多以思维为核心,以语言的生成为根本,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整合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而且提高语言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应凸显语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1.情境激趣语

如某教师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以记者的身份参与课堂,先采访学生平时帮助父母千家务活的情况,再请6名学生饰演3个儿子、3个母亲的角色。一场演绎后,教师以访问的形式,向学生(学生扮演同村的村民)打听3个儿子的情况。学生演得投入,说得尽兴。

生1:你好,我们村有个有名的孝子。你瞧,其他两个孩子只顾自个儿玩,只有他,不怕重,不怕累,帮妈妈拎水桶,你们可要写文章好好表扬他呀!

生2:你好,你看这两个孩子看见妈妈这么辛苦,却不上去帮忙,真是该好好学学那个孝顺的孩子。

生3:你好,我是这个村的村长,我们这儿出了个孝顺长辈的小明星……(课堂内小手林立,学生对这个特殊的身份非常感兴趣都抢着说,而且言辞幽默。)

“角色投入”将学生自然地引入文本,学生充分调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借助文本语言,展开想象和联想,在灵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言语环境中拥抱文本、亲吻语言。在深入对话中,学生欢了,教材活了,语言生成了……课堂情境因语味浓厚而生发着智慧的灵光。

2.争论激活言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学生争论,谈出自己的观点及理论依据,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肆无忌惮地说。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我让学生讨论: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分析,你觉得哪种说法最有道理呢?学生们旁征博引,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一一道来,各说各的道理,互不相让,连平时最文静的学生也站了起来,争辩道:“谁说恐龙都是因为个儿大、跑得慢才被岩浆吞没的?还有很灵巧的翼龙呢!”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凭借文本语言,迁移现有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阐述。这一气氛的生成,不仅使师生在对话互动中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且在激烈的趣味争辩中,折射着学生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个性在情与境、语与思的交融中得以张扬和放飞,学生的语言活了!

三、意外中巧生成,展精彩言语

“生成”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产生灵感,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语言更加精彩。

1.巧用意外插曲

这里有一个微型案例:老师在给学生讲述安徒生的《荞麦的故事》时,突然雷电交加,故事中的情境出现在了学生们的眼前。老师立即抓住这个机会,顺着学生当时的感应,让他们触景生情地述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震撼了,字字句句发自肺腑,动人的文字形成一串串灵性流淌的音符:

生1:你相信吗?荞麦姐妹真的胜利了,谁说雷电使者天下无敌?还是应了松树大伯的那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

生2:我想,当时一旁的大树听了肯定急坏了,他可能会说:你们这些小豆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闪电神和雷神可是至高无上的,你们惹得起吗?还不快趴下……

2.巧用意外话题

如我在上《古诗词三首》时,因谈及春天的田园美景,许多学生都冒出去春游的想法,而且不依不饶地缠着我让我答应。去吧,有安全压力;不去吧,学生们带着情绪上课也不是办法。最后,大家商量后决定只在学校附近走走。去哪里呢?这又是个难题,学生们各有各的说法,还是没有定论。这可怎么办呢?都完成他们的心愿吧,时间不允许;挑一个吧,挑谁的呢?就在犯难之时,一个念头由心而生,何不借此机会让他们写一篇像样的作文?于是我便在外面思量了一番,继而正式宣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们说的好地方向我作—个详细的介绍。哪一处更吸引我们,我们就去哪里,如何?

为了赢得选择权,他们把脑瓜里的好词佳句都搬出来了。如小城说:“我家附近的田野可美了!春天,泥土湿润明亮,那一亩亩田像一块块黑巧克力一般。”小米说:”学校门前的油菜花格外迷人。人还没走近,已经被那菜花闪耀的金光所吸引,那靓丽的黄色把天空都照得亮堂堂的。”小陆说:“学校南边有一条河,河岸上长了一排垂柳。现在多是下小雨的天气,又赶上发芽长叶的时候,远远望去柳树像罩了一层绿纱巾,十分柔美。”

最后,我将学生交流的文字记录下来,大家集体品读,投票决定。这一次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都获得了锻炼,真要感谢这个令人“烦恼”的意外话题。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及时地创设或寻找课堂内外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深入地吸收、品味、感悟、想象,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平台,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