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体验融入阅读教学之中
杂志文章正文
让体验融入阅读教学之中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222100) 王健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体验”无疑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引入注目的关键词。如何来实施“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阅读感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画面中体验

有的课文意境很美,犹如山水写意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描写性语言与表象“链接”,运用想象把虚写处实化、形象化,从而进行情感体验。如教学《云房子》一文,教师就可以把整篇课文内化为活动的生活背景,黑板上画上蓝天、白云、笑眯眯的太阳,贴上可爱的小鸟。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可启发学生:“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云房子,拿起你的笔画一画。”在学生画好后,教师提问:“你画的云房子像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画的云房子像花边的手帕。”有的说:“我画的云房子像活泼可爱的布娃娃”……这样,学生通过欣赏云房子,画云房子,说云房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课文情境中真切感受云房子的有趣、云房子的美丽。

二、在动作中体验

教师可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直观形象手段,如进行动作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变静为动,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感悟语言。比如教学古诗《鹅》,在学生看完白鹅浮水的课件后,教师引导:“我们边读边做动作,想象白鹅在绿水上愉快戏耍的那种可爱的形象,好吗?”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放起欢快的音乐,随着乐曲声,师生一起边读边做动作。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越读越爱读,也在体验中感悟了语言,把阅读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在角色转换中体验

“移情式”是体验教学常用的方式之一。例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便可适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景:假如你就是桑兰,你从马箱上重重摔下后,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你的后半生也许永远在轮椅上度过,可你当时只有17岁,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情动而辞发,定会畅所欲言。这样移情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而深刻地感悟到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在实验中体验

对于一些实验性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制作、操作,变读书认知为经历生活,让学生在现场性的活动中加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以促进学生情境的感受、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比如《乌鸦喝水》用两句话“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概括了喝水的全过程。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子、水瓶等,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学生形象而直观地观察到了瓶中的水渐渐往上升,直到乌鸦喝到了水的全过程。同时也感悟了“渐渐”“一颗一颗”词语的内涵。这样,学生的认识感受从模糊走向清晰,在实验中感悟了课文内容,对语言的理解自然也深刻了。

五、在想象中体验

体验并不仅仅是一种感知活动,它还包含高级的心理活动,如想象、思维。比如《雪儿》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怎样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呢?我高声朗读,让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有了体验便畅所欲言,有的说:“我感到雪儿飞得非常轻快。”有的说:“我感到雪儿飞的姿态优美。”还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雪儿身后留下的弧线。”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问:“你由省略号还能想象出雪儿飞出哪些花样?”有的说:“雪儿在院子上空盘旋着。”有的说:“它忽然一个俯冲,在河面一掠,又飞回蓝天。”还有的说:“它穿过了白云,飞到了太阳的身旁。”……这样,学生通过想象产生了体验,在读的时候才会全身心投入,读出惊喜之情。

六、在音乐渲染下体验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如《荷花》的朗读配上一段旋律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在理解课文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在音乐中想象自己就是那一朵翩翩起舞的荷花,和小蜻蜒娓娓交谈……这样教学,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人文相悦的审美境界,感染他人。

七、在揣摩细节中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挖掘细节的点睛之笔,能进一步地认i只文本的主题。如《第一次抱母亲》中有一段细节描写:“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面摔倒”。作者把自己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景简洁、生动地记录了下来。有幸聆听到一位教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在阅读这一段时,教者就选择了文本的这一“点睛处”,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她巧妙地引导下,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第一遍,学生读出了“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这样“一抱”的“使劲”;第二遍,学生能读出我“没想到”“母亲”是这样“轻轻的”,轻得这么没分量;第三遍,学生读出了“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面摔倒”的那份毫无防备;第四遍,学生读得酸酸的,读出了我对母亲的“极不了解”“关心太少”……就是这一细节的品味,让学生悟到了这些文字中隐藏的凝重,提炼出了浓郁的感恩情怀。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促进感悟、升华情感!阅读教学中不能没有“体验”,我们要让体验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