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课堂教学趣化例谈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趣化例谈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云南普洱市墨江县新安乡学校( 654800) 李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的语文教学,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享受和美的陶冶,真正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崖乐作舟”的境界,使学生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种高级的享受,而不再是负担。

一、导入趣化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上做精心的设计,使教师的讲授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导入可以是一首我们熟悉的乐曲,可以是一幅经典的名画,也可以是句简单的至理名言,更可以是一次举手投足……这样就能让一节课变得十分精彩,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听完课。教师可以从解题人手,单刀直入;也可以从文中提出问题,引起悬念,顺势导入;也可以引一条格言、打一个比方、释一个典故等,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总之,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导人情境,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课。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文:“一个城墙,长一万多里,这样长的城墙结构是怎样的呢?学了《长城》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就这样,给学生设置了悬念,学生对课文就会兴趣大增。又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教师先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一群猴子的神话今天已变成了现实,这就是神奇的克隆。那么,“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学生走进了文本。这种导入方法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的,它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好导入方法,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二、学法指导趣化

学习知识犹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死记硬背记得慢且忘得快。怎样才能使学习降低坡度、化难为易呢?这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认真思考并大胆创新,把学法指导趣化、简化。我们应借鉴前人的经验,汲取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下面本人仅从巧记汉语拼音和巧记汉字方面说明如何使学法指导趣化。

1.形象联想巧记拼音字母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和拼音字母的形状,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巧记的方法。如,一根手杖f、f、f;雨伞把柄t、t、t;一根直棒l、I、I;一挺机枪k、k、k;一把椅子h、h、h……只要发挥出聪明才智,每个拼音字母都能轻松记住。

2.编故事记汉字

编故事记汉字就是把相关的生字编在一个故事里进行记忆的方法。如,为了记住“再、冉、往、佳、后、石、于、干、斧、爹、下、卞、去、丢、止、上、未、来、拿、掌、尖、尘、刀、力”24个字,可以编成一个故事:从前,止未、卞丢、冉佳石、于斧、掌尘力5人打架,打得鼻青脸肿,5人闹到县衙。断案的是一个糊涂县官,他先念第一个人的名字,不料却把“止未”念成了“上来”,跪在地上的5个人就同时跑到堂上问县太爷有什么事。县官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于是念第二个人的名字,他却把“卞丢”念成了“下去”,五个人就一起往下跑了。县官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于是接着念第三个人的名字,但他却把“冉佳石”念成了“再往后”,5个人就后退了几大步。县官觉得事情不妙,接着大声念第四个人的名字,却把“掌尘力”念成了“拿尖刀”,侍卫拿了一把尖刀,5个人大声求饶。县官忍无可忍,露出狰狞的面孔大声念第五个人的名字,却把“于斧”念成了“干爹”,拿着尖刀的侍卫急忙下跪大声求饶“大爷饶命,大爷饶命,我不是你干爹”。这样,学生会在笑声中掌握了24个字。有了教师的示范,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编故事,组织开展“用汉字编故事”的语文活动。 可见,创新学法指导,把学习指导趣化,对学生学习语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讲解趣化

课堂教学少不了讲解,若讲解平淡,只会成为学生的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哪里有心思学习呢?课堂讲解所运用的语言不同于演讲报告,也不同于演戏说相声,既不需要像辩护律师那么庄重,也不像日常闲聊那样随便。

1.讲解语文知识幽默化

课堂讲解除需语言规范、精确、形象、生动、优美外,更少不了诙谐风趣,产生幽默。但幽默绝不是轻薄和滑稽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就像味精,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运用幽默手段,以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心理。如有学生基础较差,作文写得不好,又不想多看书,总想找一些捷径。对这种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情况,在作文课上,教师用“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时来幽他一默。教师讲课风趣幽默,往往受学生青睐。

2.讲解课文内容故事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一味地用一定的套路去教学,按别人设计好的模式去教学,被别人的“规范化的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自己不动脑筋,这叫“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是可悲的,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一定要用各种不同的讲解方法。讲解课文内容故事化是一种很见效的方法,因为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只要教师说道“从前——”,学生的眼睛里就闪着渴求的光芒,哪怕是最调皮的学生也能安静地坐直身子,听完一节又一节的课。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将要讲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出来,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前,齐国让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很矮,就在城门旁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关了城门,让晏子从洞里钻进去。晏子说:“这是访问狗国的国门,奠非楚国是狗国?”楚王听了,只好打开城门。楚王见了晏子,很看不起他,问:“难道齐国没人了?”“有人呀!多着呢!大家挥汗如雨,摩肩接踵的。”晏子回答到。楚王说:“那为什么打发你来?”“我国有规矩,下等人访问下等国,上等人访问上等国,我不中用,就被派来楚国了。”晏子说完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故意安排一个犯了盗窃罪的齐国人出来。楚王笑嘻嘻地说:“齐国人尽千这种事,没出息。”晏子不慌不忙地说:“柑橘从淮南到淮北就只长苦枳,也许是水土不同才让本来安居乐业的齐国人变成盗贼的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当然,课文内容故事化的前提是教师的讲解应是结合学生实际,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接受。

3.讲解课文中的问题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个个问题解决了,语文课也就上完了,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教师在讲解课文中的问题时,应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接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讲解《牛郎织女》一课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①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②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③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④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这样的设计比问“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更有生活色彩,

四、结尾趣化

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课堂教学的结尾虽然很短,但它是一堂课的升华。结尾激趣,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激趣得当,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袅袅余音中。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结尾可以这样激趣:课文点出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课后,让我们去查有关资料养几只蝌蚪,观察它们的变化,写出一篇完整的成长记录。又如《蛇与庄稼》一文的结尾可以这样激趣:课文点出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整个世界就像一张大鱼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本和森林、小草和衣服、雨水和铅笔、皮鞋和太阳……有什么联系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

总之,课堂上如果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