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加强阅读引导 提升审美体验
杂志文章正文
加强阅读引导 提升审美体验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江苏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224700) 吴盛华

大凡文章不仅包含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包含着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所以,读一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在语言技法上有所提高,更会在情感方面得到熏陶。在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元素的关注显得特别重要,不仅要求我们拥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兼备健康积极的情感。那么,如何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陶冶情操呢?

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生命个体,我们首先要在意识层面把他们定位为审美对象,然后再想办法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身心放松,辨识真善美、假恶丑,从而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一、巧妙创设情境,充分接触意境

苏东坡评价王维时说:“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谓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的诗画特别强调情境和意境。当然,其中也必然蕴藏着一定的个人情感,经典文学作品一定包含着上述所有元素,丰富的情感是需要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体验的。我们在学生阅读思考中要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走进预设情境。

事实证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易于感受一些形象感强的东西。因此,在阅读鉴赏中,教师就要重视寻找和把握一些实实在在的美的实体,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境界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作品中美好的点滴,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和内在修养一并提高。比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创设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极力描摹生动神秘的草原景象,在第一印象中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讲解时,先让学生整体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象,找出一些典型的句子加强体验,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语句帮助学生勾画出草原的图景。另外,在结束全篇教学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悟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可以着重结合“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稍微拓展,补充介绍一些相关的表现蒙汉情谊的素材,这样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感悟这份情感,从而获得有效的体验。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生活中,美的东西往往会让人感到舒适。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美好的事物粗略感知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感受到的美多数是没有内涵的。作品的语言文字与作者所抒写的情感是紧密相连的,文章写于心,动于情,在形式方面则表现为文字,正所谓“形于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想象、去思考,去再现一些美丽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画面,从而掌握写法,明确主题,最终把握情感。

记得在引导学习《广玉兰》这篇课文时,课文重点是理解广玉兰的内在精神与品质.倒数一、二、三小节特别能体现广玉兰的这些特点。于是,我就布置学生认真阅读这三小节的文字,并且让学生重点关生一些词句:“依然挺立枝头”“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倒数第三小节,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指名让学生到讲台上描述广玉兰盛开枝头的壮观景象。如此,学生既有了形象的感知,又有了对广玉兰精神品质的深层次感悟,情感受到了充分的洗礼,最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感情朗读,真切体验美好情感

读是语文素养训练的一种形式,读有许多种读法,最无效的就是有口无心的认读,而我们这里崇尚的是高要求、高层次的感情朗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范读和指导学生朗读两种形式,坚持对学生进行训练。范读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听,并加以思考,认真体会大致内容及做好疑问标记,之后再交流探讨。在这个环节中,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发现,杜绝无思维的听读。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适时点拨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努力通过读来不断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程度。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读出声音,还要读出“情”来,以实现文章传情达意的根本,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夹竹桃》一课,季羡林老先生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夹竹桃的与众不同。夹竹桃本是不太为世人熟知和关注的,而到了季羡林的笔下却再也不寻常了。文章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抒写了对夹竹桃的无比喜爱之情,整篇文章就像是一首歌、一幅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尽量去为学生构建美好朴实的意境,把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从情感上接受夹竹桃,体验夹竹桃平凡的外表下蕴涵的可贵之处。这样,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起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当然,要想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还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创造就没有活力。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传授之外,更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审美,乜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上,要利用一切机会和现有资源激发学生再创造的热情,使学生学会欣赏,获得提高。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