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
杂志文章正文
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725000) 李玉翠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不知从何时起,绝大多数语文课变成这样:老师让学生读,绞尽脑汁地读,总想让他们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老师让学生写,搜肠刮肚地写,总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老师唯命是从地教,学生深挖硬钻地学,总想让大脑的步调紧紧跟上考卷。这种被“应试”禁锢起来的关在笼子里奄奄一息的语文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老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平等与和谐。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依托,最令人心动的场景就是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让他们在读中融情,读中生情,读中悟情,“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把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以及在这样的朗读之后由课文引发出来的富有个性的自我表达,使教师、学生、教材之间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这种绝佳境界,让语文课堂精彩起来呢?

一、深钻教材创新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会不会创新。语文课是最能独创,最能充分展示教学个性的学科,因为语文教材里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像一朵独一无二的精神花朵。即使是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也可根据各自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出风格迥异的课来。如教学《太阳》一课,特级教师支玉恒这样教学:1.充分自读课文,师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并由学生将其板书于黑板上;2.把板书内容按课文叙述顺序整理排序;3.以选“大、中、小队长”的形式理清课文层间关系;4.指导朗读,体会写作方法。而特级教师李明新以“亲身经历”引入:小时候,一位老师告诉“我”一则新闻,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了,当时“我”就立下雄心壮志:“将来长大了,我一定要登上太阳。”(生笑)“同学们笑什么?”(生:你的愿望不能实现)接着学生自由读书用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说服老师的愿望不能实现。然后教师提出假设:“假如我是后翌,就干脆好事做到底,把第十个太阳也射下来,行吗?”进而展开以“古代人与现代人对话”的形式学习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两位特级教师对教材独具匠心地艺术处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给入耳目一新之感,做到了文路、教路、学路三路统一,做到了作者心、教师心、学生心三心合一,使语文课真正精彩起来,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捕捉契机因势利导

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为此我总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或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争取让学生在快乐而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一次语文课,我刚走进教室,一个学生便喊道:“老师,教室里有一只鸟。”教室乱作一团,顺着学生的视线我发现教室的墙角边有一只羽毛蓬乱的小鸟,尽管我一再提醒学生把心收回来,开始上课了,可好奇的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盯着小鸟,无心上课。于是我索性把原本计划上的阅读课变成习作课,把小鸟放在讲桌上,让字生观察小鸟的样子,想象为什么会这样,你准备怎样对待这只受伤的小鸟等等。学生现场观察,大胆现象,参与讨论,即兴习作,作文语言精彩连连。还有一次上课,当我正讲得起劲时,门房师傅突然推门进来递给我一张纸条,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这张纸条上而无心上课,并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对学生说:“这是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得的稿费,下午我请客,怎么样?”学生听了在一片欢呼声后马上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当我下午真的拿着一包糖果发给学生时,他们更是乐不可支,高兴之情无以言表。我就是这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我,进而喜欢我的课。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尊重学生以学定教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并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问题设计得多么巧妙,而是看学生是否活跃,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是否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在学习课文《家》时,我让学生根据“蓝天是白云的家。”迁移运用说说:“_______是______的家。”一阵充分地讨论之后,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宇宙是太阳的家;书柜是书的家;太空是星星的家;牛圈是牛的家;教室是学生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学生语言之丰富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还有一次讲试卷时,一道题是划出“小鸡、小鱼、小鸭、鹅”中不是同类的一个词,我满以为学生会画掉“小鱼”,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应该画掉‘小鸡’,因为‘小鱼、小鸭、鹅’都能下水游泳,而‘小鸡’下水游泳会被淹死的。”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同意这一说法,于是两方争论不休,同意画掉“小鱼”的学生说出了很多理由:“小鸡、小鸭、鹅”生活在陆地上,“小鱼”总是生活在水中;“小鸡、小鸭、鹅”用肺呼吸,“小鱼”用鳃呼吸;“小鸡、小鸭、鹅”都长有羽毛,“小鱼”没有羽毛;“小鸡、小鸭、鹅”都会叫,“小鱼”不会叫;“小鸡、小鸭、鹅”下蛋外壳很硬,“小鱼”产得卵外壳很软……我微笑着让他们把各自的理由充分说出来,最后我才说:“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尤其是同意画掉‘小鸡’的同学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值得表扬。同意画掉‘小鱼’的同学说出那么多理由,老师都没想到。”真没想到,一道小题竟引发了这么多的思考!

让语文课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还语文一个本来面目,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精彩起来,从而使语文教学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