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美的盛宴 生命在场——摭谈阅读教学的美育
杂志文章正文
美的盛宴 生命在场——摭谈阅读教学的美育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新生小学(226000) 成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确实,语文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之外,作为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养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找准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悟美呢?

一、挖掘美的教学内容

(一)欣赏景色美

美感的获得,在于对审美对象形象地感知。苏教版的教材中,有许许多多优美的写景散文,这些文章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会感受美的绝好资源。但由于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不够丰富,加之生活经验的匮乏,他们难以将文字的叙述转换为直观可感的形象。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将直观的画面、声音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其获得美的感染与熏陶。如执教《田园诗情》这篇课文,为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我引导学生以镜头捕捉的方式去欣赏课文,诱发他们发挥想象:远处,碧绿的草原连绵起伏,犹如丝绒一般,摸上去软绵绵的;盛开着的郁金香无比鲜艳,色彩繁多……健美的骏马自由驰骋,溅起的水花有如透亮的钻石……这样的美景怎能不令人陶醉?随后,再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学生们一个个如同进入了诗情画意的世界里。

(二)感受形象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描写人物的文章。他们或平凡、或伟大、或智慧、或善良……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在被解读的过程中,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他们的故事对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情操以及提升其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番茄太阳”》中的主人公明明,是一位生下来就未曾看见美好世界的盲童。明明美丽可爱、善良乐观、乖巧懂事,有一颗懂得关爱别人的善良的心,深深地影响了作者,使作者转变了原先对生活的消极态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明明这一形象时,要重点抓住描写明明言行的句子,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出的明明的善良与童真,组织交流讨论,并通过个人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声有色地读好这些句子,从而在情感上获得共鸣,以使得自己乐观向上。

二、运用美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氛围美

审美教育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对文本中所描述的景物产生情感,教师在教学时有时需要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在一个美轮美奂的氛围中,产生与美牵手的念想,继而在蕴藉美的文本世界里自主地去感受美、理解美、体悟美。《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结构的文章。为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解读古诗,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情境创设:通过电子白板播放了童丽演绎的《烟花三月》这支MTV,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旋律,加上精美的动画,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歌曲演绎的情境之中。

(二)板书设计美

精妙的板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增强他们对文章的概括记忆,还能为他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如执教《爱之链》这篇课文,在板书设计上,教师紧紧抓住题目中的“链”字做文章,结合文本的情节内容,立足乔伊、老妇人、妻子这三点,通过线条将他们连接成一颗心形:

这样的设计既简明扼要、直观形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同时心形的特殊含义也给学生带来了审美的愉悦。

三、展示美的教学语言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语言对学生思维的开启,情感的体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其语言一定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时犹如春雨润万物一样,与学生自然地交融,在不经意间拨动他们生命的琴弦,奏响他们华美的生命乐章。《珍珠鸟》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在深化拓展文本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围绕“信赖”创作一句名言。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给学生一个扶手,教师围绕“信赖”讲述到:“信赖,缘于一份关爱,一份呵护,也缘于彼此间的尊重和宽容……优美的文字、温暖的情怀,轻轻地叩开了学生的心扉,点燃了他们热爱美、憧憬美好生活的火种。

“未来社会的人是懂得审美的人。”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