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疾病诊断书”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疾病诊断书”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江苏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223400) 咸高军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成绩很多,但“病”也不少。经过“把脉问诊”、“切片化验”,现诊断如下:

病状一:阅读教学缺乏理论引领,教学具有盲目性

现象

目前语文教学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学科课程教育体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包括阅读教学的改革,迷信权威,缺乏辩证思维,矫枉过正。比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以前很多专家都说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段意。但课改后,由于课标没有提这项要求,课堂上完全看不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和归纳段意了。再比如说,课改前,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学得被动;课改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天使,教师被学生牵着走,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学习对立起来,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处方

必须认真学习语文教育理论,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具有小学特色的现代语文学科理论体系,用以深化语文教学实践。建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新体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

病状二:阅读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具有随意性

现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当前,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头、置于脑后”。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文本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师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参考教案上的教学目标。

处方

如何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是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兴奋点。要考虑本组课文导读的要求,把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结合课标的要求;目标确定后,教师要将这些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病状三:语言训练不落实,偏离了语文本色

现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等方面来了解文章写法等现象。这种语言训练不落实,使得语文课偏离了语文本色。

处方

一节课如何来落实语言训练呢?一是加强字、词、句、段的教学;二是要落实说写训练;三是要以读为本。要落实语言训练,还必须准确把握年段目标。低年级的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中年级的重点是词、句、段的训练,而到高年级则要把重点落在句、段、篇的训练上。准确把握年段目标后,要学会整合阅读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要学会取舍,有舍才有得。对一篇文章的学习,要准确提炼三个点: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和能力培养点。另一方面,是要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准确把握年段目标后,还要根据语文新课标,准确设定课时目标。一般来说,目标有学生的预习目标、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预习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是要标好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识记课文的生字,并且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书上作批注;四是思考书后练习题,尝试进行解答;五是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导课要激趣,初读要落实,字词教学要扎实,感悟要强化,训练要适切,结果要存疑;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是自主探究要面向全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要关注动态生成,精讲多练要适时适量;拓展延伸要恰到好处。

病状四:阅读教学教师讲问太多,教学缺乏自主性

现象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主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性大。教师讲得太多,教师问得太多,由于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揣摩、思考交流的时间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教师忽视了学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处方

教师在课堂中应激趣引导、精讲善问,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参与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或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精讲善问,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重要问题,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引导、点拨、归纳总结,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设计好学习提纲或思考题;组织学生独立地自觉地学习,并进行有针对的指导,不断来回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病状五:阅读课缺乏科学评价标准,评价缺乏公正性

现象

阅读教学的评价,主要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当前,阅读教学的评价没有量化的标准.评价缺乏公正性。一堂课结束,如何来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目前主要是看印象,看评课人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是一个权威人士说这节课好,那就是一节好课;如果是校内的公开课,教师之间彼此很熟,评课一般来讲,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比较多。如果要说这节课不好,也总能鸡蛋里挑骨头,找出一些缺点,把课说得一无是处。评课有一票否决的标准,但缺乏系统的量化指标。这些年来,我们曾提出很多的一票否决的标准: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的时候,提出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在推进创新教育的时候,提出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的课不能评为好课;在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时,我们又提出没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不能评为好课。究竟评价阅读课的标准是什么,到目前尚无科学的量化标准。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很少听听学生的声音,问问学生喜不喜欢这节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处方

如何评价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重点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关注效果。教师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目标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从评优课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教学手段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学习。要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工夫花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尺度。课堂上学生自我探究,90%以上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就是好课,否则,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评价阅读教学的质量,最终还要看期终的考试这根指挥棒如何指挥。我们经常叫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不要讲得太深太细。但教师认为:我不讲到,万一考到怎么办,学生不会做,成绩差,自己怎么负责。所以,要想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阅读试卷怎么出。

出院小结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前提是理论要先行,一定要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理论体系;关键是教学目标要定准,特别是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核心是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语言训练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