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公开课上的笑声——听《落花生》第一课时有感
杂志文章正文
公开课上的笑声——听《落花生》第一课时有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4        返回列表

江苏沛县实验小学( 221600) 吕秀瑾

听了这星期的教研活动,感触很多。下面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他有一个字音好像读得不准?

生:他的后园的“园”读成了“院”。

师:这个男同学听得真仔细。(板书:后园)

师:同学们,这个字很容易搞错的,应该读什么呢?

生(齐):后园。(板书:院)

师: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后院。

师:你们知道后园和后院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没有反应)

师:这个“园”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可以组成“花园”,也可以组成“公园”。

生2:可以组成“游园”。

师:可以组成“菜园”,是不是?种菜的园子叫“菜园”。那么这个“院”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可以组成“庭院”。

生2:也可以组成“医院”。

师:还可以组成大学的,高校的叫什么?

生(齐):学院。

师:同学们可能很纳闷,平时我们都说后院,为什么这里说成后园呢?

生3:也许是后园的花草很多。

师:你真会想。

生4:刚才听同学组词“公园”,我想后园可能是比较大的。

师:你看书上写大到什么程度?

生(齐):半亩空地。

师:是个很大的地方。平时我们说的我家的后院是比较小的,那么园子里可以种什么?

生(齐):种花生。

师:可以种花生,像一个菜园子,是不是?

生(齐):是的。

孙双金老师认为,情智的课堂在学生身上有如下表现。

1.“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2.“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3.“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孙老师的观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段教学看似简单,其实仔细琢磨,处处彰显着一位特级教师高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能。既纠正了字音,又让学生养成了读书斟字酌句的良好习惯。读书时,孙老师发现学生字音有错误,给予及时纠正,并对易错的二字进行深入教学;在区分“后园”与“后院”时,孙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二者的不同,而是慢慢让学生给“园”与“院”组词,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二词的不同。这样的词语教学,学生和老师一起进入词语的情境中,学生是好奇的、愉悦的。孙老师完全让学生自己思考,甚至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已使问题充分解决。这样,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由、自主权力,学生任思绪自由飞翔与冲撞,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默默的关注者。

我校也经常举行公开课,记得一次二年级语文公开课,在教学给生字组词时,一个小学生被直接提问用“光明”造句,这个学生站起来想了一会,说:“小光明天去公园玩”。听课的几位老师哈哈大笑起来,而我却心里酸酸的。首先这个孩子不理解“光明”一词是『可义,但是他还得竭尽全力来凑个句子,把挨着的两个字硬组成一个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孩子在被动地、被逼迫地学习,做着自己不情愿去做,也不会做的事情。

“应付生活论”一直被语文教师挂在嘴边,整天说学生没有生活,于是就满世界找生活。有了生活,学生就造出这样的句子吗?老师真正找到生活了吗?是否应付了生活,忘记了人呢?要知道人才生活的主人。 类似这样的事情,如逼孩子学习各种辅导班,再如学校拿成绩考查教师,学校逼老师,老师逼学生,一切为了追求高分。老师让学生多写作业,机械重复,这样教育出学生的只能沦为机器,不是健康的人。虽然有的教师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大势如此,为了追求高分只有牺牲了学生。但是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我们不就是要培养能驾驭自己和社会的健康的人吗?为了教育学生却牺牲了学生,这真是自相矛盾呀!那该做哪些方面的改变,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思考。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