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充分地预设精彩地生成
杂志文章正文
充分地预设精彩地生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江苏仪征市枣林湾小学( 211400) 汤卫东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在追求一种有效的和谐的甚至是理想的课堂教学境界,它不再是完全由教师预设的“计划经济”式的课堂,而是师生之间共同生成的“市场经济”式的课堂,它允许有与预设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意外生成。因此,我们应当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必定是和谐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在有效的课堂上,我们呼唤精彩的生成。而只有充分地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将预设与生成形成完美的统一,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弹性预设,留足生成的展示时空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没有精心的预设就很难有精彩的生成,然而再完美的预设也不可能完全控制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尽管生成是“无法预设的美丽”,教师不可能预设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师在备课即预设过程中,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生成的学情,改变以往线型的教学程序为发散式的网型教学程序,进行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给生成留足展示的空间。

教学《金蝉脱壳》一课,在带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后,我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我们应该先把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变成问题,然后再到文章中研究这个问题。谁能把自己的感受变成问题?

学生质疑:蝉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脱壳呢?蝉是怎样脱壳的呢?脱壳的过程中,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脱壳后的蝉有什么变化……

课前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在我的预料之中。于是,我引导学生梳理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分小组各选取一个问题合作探究。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里学习,最后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并随学生的汇报进程带领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悟。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已经完全摆脱了课文叙述顺序的束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汇报。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课堂上不但生成了各不相同的带有个性的对文本的理解,而且生成了一个师生双向、生生多向互动的教学过程。

二、借风驶船,满足生成的学习需求

众所周知,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等参与到课堂中。因而,课堂教学也就不能像工人操作机器那样一成不变,而要密切关注学生不断生成的学习需求,灵活机动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学情,随时调整教学过程。 若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一艘在大海上行驶的轮船,那么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问题便是大海上的波浪迎风打来,不可躲避。身为船长的教师要驾驶轮船乘风破浪,机动地、灵活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排疑解难,做到“引”在该引之时,“导”在必导之处。

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当读到“波兰受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时,几个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肖邦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他的老师和同学怎么不选择离开呢?是不是他不够爱国呢?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也曾同其他老师谈过,因为它有冲淡肖邦爱国精神这个主题的可能,所以不主张课堂提问。但现在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有了学习的需求,就要满足他们。怎么解决呢?在孩子们思考的同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了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聂耳用音乐作武器和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的事实。有的学生想到肖邦的离去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音乐创作环境,他要用他创作的乐曲同侵略者作斗争。有的学生想到了肖邦的“去”与老师和同学们的”留”都是爱国的表现。 。

这个案例可以说明孩子们的思维是开阔的,能由此及彼展开联想。面对课堂上学生突发的学习需求,教师要依靠敏锐的分析能力,对有价值的突发问题加以引导,巧妙利用,满足孩子们即时生成的学习需求。

三、指点迷津,扫清生成的误区

正因为学生是有思维的,所以有效的课堂也是活的。随着学生课内外知识的积累以及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会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提出异议。当然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偏离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可以顺势引导;但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违背价值观和课本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引导,为学生的生成指点迷津。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是开放式的,是在师生双方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展开的,因而学生不可能完全顺着教师预设的方案一成不变地、机械地学习,肯定会有许多的节外生枝。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诸多生成的学情,做到充分预设,留足生成空间,满足学生生成的学习需求,为生成扫清误区,使节外生枝后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和谐。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