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谈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
杂志文章正文
谈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15        返回列表

广西德保县教育局教研室( 533700) 黄小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地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叶圣陶先生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学生的语感。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有感情朗读,激活学生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基本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能否被激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文的感情朗读。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抓住关键,精心指导,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中,萌发情感;在教师范读课文中,渲染情感;在重点句段的尝试朗读中品味情感;在通读全文中抒发学生自己的情感。这样,多次朗读,可以激活学生语感。

低年级教材中,儿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句子、回环的韵脚、错落的节奏,是有感情朗读激活学生语感的极佳材料。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品味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雨点》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的一首儿童诗。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或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指导朗读,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以及海洋里的不同样子。一是引导学生从诗中的二、四、六、八行中找出韵脚,并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把韵脚的字尾音稍稍拖长:二是根据诗歌的语言内容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提醒学生在朗读时要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三是确定每行诗朗读时的轻重音,并在朗读时发音有强有弱。这样,强弱的重音,再加上顿挫、舒缓的音调,诗的节奏更加鲜明了。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感受到语言的优美,激活了学生的语感。

二、斟酌词句,增强学生语感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里,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不深,但是用得精妙。在教学中,采用换词、删词等方式引导学生比较斟酌,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在学生朗读春雨降落人间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淋”“落”“滴”“洒”,并思考:为什么在此处用这个动词?经过讨论,学生感受到“滴”在杜鹃花上表示很轻,“淋”在柳树上表示很多很柔。这些动词用得很准确,通过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敏锐性。在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一文时,可以用复合投影的形式让学生比较。我们可将原文改编成“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的星蓝的天”。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有了这些重叠词更能具体生动地表现夜空中月亮和星星的可爱。采用这种增删式比较,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强化了感性认识,使他们对事物产生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语感。

三、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丰富学生语感

运用语言是一种语感的实践过程。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反映感兴趣的生活现象。课堂上给足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的时间,把语言训练抓实、抓好。有一位教师教《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时候,引导延伸拓展,仿造课文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的写法,说一说:小壁虎还会去跟哪些动物借尾巴,情况会怎么样呢。有的学生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一颗老树下。他看见小猴子在树枝上蹦来跳去。小壁虎说:‘猴大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倒挂在树枝上玩耍呢。’小壁虎告别了小猴子,向前爬去。”有的学生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茂密的树林里,看见大老虎在林中散步。小壁虎说:‘虎大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大老虎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打敌人,保护自己呢”’……这样训练不仅使学生语感的培养真正地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且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习得语言。

四、紧密联系生活,敏锐学生语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因此,训练学生语感,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生活,将学生语感训练同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联系起来。例如,在学生学了一组春天的课文后,教师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使他们在大自然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要求他们仿照课文的句式赞美春天。教学《要下雨了》一文的“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因为水里闷得很”一句,教师提出:“‘闷得很’一词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说说你们的感受。”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联系生活展开教学。在对生活情境的回忆中,学生体会到鼻子捂住透不过气,人感冒而鼻塞喘不过气的“闷”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如自己是一条小鱼,潜在水下,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情感。联系生活感受词语,对学生敏锐语感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讲究有效的语感训练方法,并扎实训练,将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