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拉近角色距离,让学生领略文本真谛
杂志文章正文
拉近角色距离,让学生领略文本真谛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9        返回列表

江苏洪泽县实验小学( 223100) 张红梅

一日,正当我结束《清平乐村居》教学之际,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以及几个儿子劳动的场景怎能反映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面对学生的疑问,我及时从文本所描绘的画面着手,试图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在借物抒情。尽管我讲得口沫横飞,学生依然是不知所以。看着学生无法领会的木讷表情,正想说“你以后会懂得”这句话时,突然想起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中出现的情形:正当我和学生探讨爸爸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时,一位学生问我——爸爸攥住妈妈的手睡觉舒服吗?这样攥住两个人都睡不好,又何来爱?当时我极力地说:这是爸爸对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只要妈妈一动,爸爸就知道了。尽管当时有很多学生都默许我的见解,但从他们的目光里,我深切感触到学生们依然无法认同这个观点……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景,一个个再简单不过的画面,学生怎么就感受不出它们的内涵呢?正当我冥思苦想之际,偶然拜读了陈正喜的《角色距离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影响》一文后,才猛然发现:原来,我们文本所描绘的角色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当我们试图从自己的视角去剖析问题、去阐明观点时,学生因没有与作者、教师共通的阅历、情感而只能附和、只能随“师”而安了。为此,我们不妨通过多种渠道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本的真谛。

一、角色扮演——在模拟的活动中触摸文本的内涵

角色扮演就是指运用戏剧表演的一种方法,将一个人置身于文本所特定的环境中,并按照这一环境的要求进行合乎“规范”的表达、交流以及动作演示,以此增进人们对文本的理解。角色扮演在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对文本中特定角色的历史、文化、心理进行探究、演示,进而把握其实质。正如加拿大的范梅南所说:“你应该理解他的情境,我们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并不只是指我们必须要考虑与一个人位置相关的所有事实与因素,而要从另一个人存在的角度来理解情境。”

《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它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当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单从故事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浅显的:廉颇在功劳得失方面处处与蔺相如计较,破坏了赵国的和谐与稳定;当他知道这件事做错了的时候,就背着荆条来请罪。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来解读,学生势必无法进入人物的内心,无法感受廉颇的那种知错就改的真男儿本性。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廉颇的性格,我在教学此片段时穿插了一个小课本剧,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来彰显人物的伟大。当扮演廉颇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脱下上衣,真诚地跪在地上,等待蔺相如的惩罚时,全班学生顿时鸦雀无声……尽管“脱”与“跪”是我们常见的两个动作,但它却是常人难以做出的两个动作,尤其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将军。正是这个难以做出的两个动作,让全体学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也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廉颇性格的伟大,更从廉颇知错能改的性格中看到赵国的未来。

二、背景探究——在文化的追寻中捕捉滋养的元素

在灿烂的文化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能给人们带来情感的慰藉、智慧的引领。细细品读每一部优秀作品,我们都会发现它们因有其与众不同的历史而别具一格。倘若我们仅仅从文本字面的释义来解读文本,从读者阅读的心境来揣摩作者,势必会产生理解的偏差、认知的误区。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对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作品,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文本产生的历史,探索作者创作文本时的心理感受、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领会文本的真谛。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普通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然而,这样的画面并不是那个朝代所共有的。面对北方的侵略,面对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面对议和派的打击与排斥,辛弃疾有志不得申,有苦无处诉,只得归隐上饶,并创作此词,以此慰藉自己的心灵,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当学生们通过背景探究而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就能更好地体会这首小令所表达的真切情感。

三、自我历练——在人生的成长中感受人性的丰满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要将文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情境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是语文教学理念的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一认识到:许多作品即使“放下姿势”,也难以让学生触摸到,因为学生的知识、阅历、思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与作者存在着一段很大的距离。为此,我们不妨通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历练,让他们在人生的成长中感受人性的丰满。

《爱如茉莉》一文是通过一些日常小事来反映父母之间的淡如茉莉的爱。这种近似无痕的爱与学生心目中所向往的轰轰烈烈的爱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我们直接用文本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明白无痕之爱的伟大,势必收效甚微。此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妨让孩子回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这些“事”来感受付出时的心境,通过自己的历练来感受淡如茉莉之爱的真切。 总之,角色距离是客观存在,只要我们心系学生,就一定能为学生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