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语文课堂“瘦”起来 ——“灵动课堂”探索心路
杂志文章正文
让语文课堂“瘦”起来 ——“灵动课堂”探索心路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江苏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210000) 刘 莉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于是“灵动课堂”便应运而生。这是什么样的课堂呢?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灵动课堂”呢?

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必经“合群时期”,崇拜、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自然,“灵动课堂”的多节示范课便成了我模仿的对象,但模仿的结果是非但没有成功,还让我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大的迷惘。迷惘带来了深思。人们常说:因需而变,循时而动。在看到美国鲍里奇博士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后,我开始把对教学技巧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的研究上来。要解决学生的真正需求必须琢磨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他们的想法去取舍教学内容。我和学生、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课堂的高效。所以,“灵动课堂”首先应该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获得最大化提升的课堂。只有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真正需求的课堂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只有让语文课堂“瘦”起来,才能更好地向高效的课堂教学进发,才能打造出精彩的“灵动课堂”。

一、聚焦在沸点——问题先“瘦身”

案例一:苏教版第十二册《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课文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出示问题:一、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是谁和谁之间的生死离别?他们最后的结果如何?二、印度洋在哪里?三、克勒松和皮埃尔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这样的问题有的远离文本,有的浮于表面,学生一读书就知道。这种提问不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而且长此以往,学生对文本缺乏整体把握,无法深入教材,最终会导致思维停留在浅层面上,百害而无一益。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以主问题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是设置课眼,把课堂聚焦到教学的关键之处的有效方法。围绕课眼,教师只设置极少的几个问题,甚至只有一个问题,然后引导、点拨学生由此引发开去进行思考讨论,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像一位放风筝的大师,无论怎样的风云变幻,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都能应付自如地掌握着手中的线。

案例二:苏教版第十二册《半截蜡烛》教学片断。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了以下的课堂疑问(出示: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为何只有杰奎琳成功地移走了蜡烛?)请同学们先认真自学,再分组讨论。

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他们弄不明白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思维含量,能够统领全文,支撑整节课的教学,为整节课的情感奠基。

在第一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板书、联系全文认识到“半截蜡烛”是全文的主线。在教师的点拨下,他们更感受到这小小的半截蜡烛中藏着杰奎琳一家对祖国的热爱。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时,孩子们更是将杰奎琳和母亲、哥哥进行对比,发现杰奎琳不仅像母亲、哥哥一样勇敢、机智、冷静,而且更善于总结失败的原因。

聚焦这样的“沸点”,是将时间用在刀刃上,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关注真需要——合作也“瘦身”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可很快我们就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因此,合作学习不能泛滥,应当建立在真实需要的基础上。

1.小组合作是基于学习需要的真实合作

如苏教版第十册《月光启蒙》中,声音怎么是香的呢?歌谣怎么会长出来的呢?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真实的需要,可以合作交流。

2.小组合作是基于核心问题的深度合作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指向文本主旨和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问题。比如,苏教版第八册《黄河的主人》中,为何开篇用那么多的笔墨写黄河和羊皮筏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写爱因斯坦为什么不选择他那些丰功伟绩来写,而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呢?这些问题富有思维含量,是解读全文的支点,直指语言文字运用,可以合作交流。

3.小组合作是基于年段的梯度合作 、

目前,不同年段的课堂,合作学习很是相同。不同年段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同,合作的方式、要求应有所不同,关注到这一点才是关注到学生合作的真实需要。如,一年级的学生合作是这样进行的——教学苏教版第二册《春到梅花山》时,教师启发学生:这么多鲜艳的梅花开在小山上.一大片一大片地映着蓝天,远看就像什么?(片片彩云)仔细看看图(出示图片),描绘一下。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六年级学生合作方式和要求则截然不同。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半截蜡烛》,其合作要求是:

(1)请默读课文3-7小节,把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军周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来。

(2)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词语下加点,简要写写感想。

(3)在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组合作是基于个体静心自学之上的合作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在其教育名著《和教师的谈话》中谈到:“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点,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体验、尝试,才会有所发现,才会有所发展与创新。如果越过自学直接合作,就会造成部分好孩子一言堂的情况,合作学习也不会扎实深入。

感悟文本靠的是思维,思维只有在静谧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展开而变得更加灵活。思维凭借的是文本。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教材,静心揣摩、体会。语文课该静则静,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三、抓实读和写——训练要“瘦身”

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于是,教师们便绞尽脑汁,不仅抓重点词句灵活拓展,还利用课文主题巧妙开发,做到课内外结合。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选取的读写结合点往往太多,课堂时间又很有限,反而使训练不扎实、不丰厚。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我安排了三处读写结合点:

(1)通过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我们知道外貌描写要体现人物的特点。文中可爱的小女孩,你会抓住她的什么?表现什么特点?

(2)提示语有什么好处呢?(动作、神情、语言的巧妙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请在爱因斯坦后面的这句话(略)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3)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和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一起时还会有哪些故事呢?

结果由于时间仓促,处处只能走马观花,训练不扎实。于是,我大胆取舍,只保留了第二处,并加以“增肥”——爱因斯坦说了两次话,为何只在前一次有提示语,这里却没有?(语境的延续)让读写训练更加扎实。

四、巧用练习集——作业要“瘦身”

现在的孩子作业负担很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努力为孩子们“减负”,不必要的作业不做,必须完成的作业要巧做,将课内、课外时间紧密结合。学生练习集上的许多作业是课上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在授课时可以和课堂教学结合,顺势解决。课前翻翻学生的练习集,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这样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也一定高。

进行课堂改革,让语文课堂“瘦身”,不仅解放了学生,为学生“减负”,同时也是在解放我们自己,为自己“减负”,让语文课堂走向高效。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