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开放式作文教学初探
杂志文章正文
开放式作文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小学生的作文从内容到题材都千篇一律,有模式化的倾向。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病呻吟、题材老套等弊病由来已久。究其原因,这主要是长期以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造成的。封闭式作文教学压制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可见,作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就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写出最富有创意的作文。因此,要想在作文教改上探寻出一条新路,更快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如何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我结合这几年的作文课改实验,谈谈有关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作文教学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上老师,才能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感受,才肯接受老师的教育、点拨和启发。开放式的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作文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彻底放松的心理下建立起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展开想象,敢于标新立异,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和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感。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张扬,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激发。反之,作文教学氛围过于严肃、紧张,就会抑制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思想观念,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认真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和想法,并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的习作肯定及赞赏,使学生乐于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对作文就不再那么恐惧和厌烦了。其次,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是的,只有教师真正地相信每个孩子都藏有巨大的教育潜能,相信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写好每一篇作文,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无间的关系,学生才能在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作文教学氛围中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二、开放作文教学内容,丰富写作素材

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常常依纲套本地进行课堂教学,只要在黑板上写上本单元的作文题目,而后依葫芦画瓢读读范文,最后让学生写作,这节作文课也就“大功告成”了。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设计作文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作文教学中,给作文课注入新鲜的血液。

1.走入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要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就必须走进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其实,现在的孩子所生活的世界可谓异彩纷呈,大部分孩子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再加上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些好玩、好看的东西层出不穷。但他们为什么写起作文来总是无话可说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过,开心地玩过,没能细心地捕捉生活的精彩内容,没能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及时地记录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随身带笔记本,一遇上有价值的东西就用三言两语及时地记录下来。班上的一位学生在日记本上写了这么一篇日记《爷爷的低碳生活》,真实地叙述了爷爷是如何省水、省电的,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爷爷勤俭节约的形象。小作者取材新颖,紧跟当前的社会形势,及时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这篇作文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可见,要写出好的作文,就要走进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2.身体力行,体验多彩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而现在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当然谈不上情真意切了。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怎么能写出富有新意又情真意切的作文呢?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存活动中感受生活。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练习要求写一种动物,我提前两个星期向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喂养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边喂养边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及时写观察日记。学生喂养后再写有关动物的作文就容易多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情真意切地表述自己的喂养经历。好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们观察到的趣事。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他喂养的小乌龟特别顽皮,有一次还跑到厨房去玩,让他找了一番。通过亲自喂养,学生有很多话想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生活。每一个周末,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实践活动,如和父母一起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在家里帮妈妈洗衣服、买菜、炒菜等,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写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学生不会再“无米下锅”了。

3.活用教材,仿中求新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每一篇都是很好的习作范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和拓展,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及地方特色,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在教冤《颐和园》这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构段方式,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写一写家乡的公园,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大作家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方法,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学生在仿中求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三、开放作文形式,感受习作的快乐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循着“审题一立意一选材一构思一列提纲一起草一修改一誊写”这样的程式进行,致使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了。因此,我们要活用作文的形式,不能只用命题作文这一形式,还应运用多种多样的作文形式。

1.日记式的作文教学

与命题作文相比,日记更受小学生的喜爱;它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而且贴近生活。学生可以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要学生每天坚持记录一段,写作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2.小组合作写作文

以前的学生写作文都是一人一篇,对材料单一的作文,学生很容易完成,但选题较大的作文所需要的材料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难以完成。这样的大题材作文,如教师不能有效指导,不仅会浪费学生收集资料的时间,作文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面对这种大题材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其中的一个方面。这种形式的习作,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写《我的家乡》这篇作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地收集材料。有的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特色建筑的材料,有的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特产的材料,有的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的资料。这样合作完成的作文呈现给读者的不是家乡的某个方面,而是一个完整的美丽富饶的家乡。

3.变换表达形式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文体表达同一题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的个性就可以得到体现,从而构思新颖,表达巧妙。如习作《妈妈,我想对你说》,学生除了可以采用记叙文的形式,还可以以书信的形式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四、开放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存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着力进行作文批改的改革尝试,除了采用教师评改作文的方式外,还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评改作文之中。教师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每一学段的写作目标,教给学生一些评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并落实到每一次作文训练中,让学生明确评改的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就会发现自己和他人作文的差距,从而找出不足,获得提高。

2.家长评价

作文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请家长对孩子的作文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习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孩子、家长、老师之间的距离。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遵循学生的写作思路,不要强求学生面面俱到,要用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评语中充满欣赏和鼓励性的话语,蕴含尊重学生的平等思想,这样,学生习作时就没有压力,他们会急于表达,急于看到大家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从而增强自信心。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