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阅读教学,从悟开始——以《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
杂志文章正文
阅读教学,从悟开始——以《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9        返回列表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感悟,把感悟真正落到实处呢?本文以《草船借箭》为例,撰文如下。

一、悟之准备——创设情境

感悟,是基于某种特定情境的,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感悟也就不成其为感悟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能保障有效阅读的良好契机与氛围,披情人文,使学生自觉,有效地感知阅读客体,产生“阅读期待”,进入最佳阅读状态。教师要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指模拟情境,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方式来创设。如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并进行感情描述:“《三国演义》是我围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为我们展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宏大场面,它描写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和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例如粗中有细的张飞、英勇善战的吕布、义薄云天的关羽,以及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开篇创设情境点题,通过感情描述给学生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空间,为之后的有效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二、悟之根本——切己体察

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过文字的桥梁,抵达作者的心灵。它是一种流淌着情感的“悟”,包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质疑问难、激活想象以及动态演示。在阅读教学中,有了这种感悟,学生的脑海里就会烙上特定的情感印记,情感体验也就不会太单调和乏味了。

1质疑问难

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语文》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在教学《革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并发问: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各抒己见:(1)为什么要借箭?(2)谁借箭?(3)3天怎么能造好10万枝箭? (4)用什么方法借箭?等等。学生的提问有助于他们感知课文的“语表层”,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可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又让他们产生了汲取知识的迫切感。

2.潜心涵泳

潜心涵泳,就是对语言文字加以揣摩、推敲、咀嚼、鉴赏和比较,从而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引导学生潜心涵泳,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品尝和琢磨文本。在教学“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段话时,这里的“笑”是本文最传神的地方,如果不加潜心涵泳,学生是很难对诸葛亮的“笑”有所感悟的。此时,我抓住文中这一值得探究的内容,问:“同学们,全文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是‘笑着说’?诸葛亮为什么笑;他在笑谁;文中哪些字眼告诉我们的。”以此引导学生分别从“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鲁肃吃惊地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等字眼来感悟诸葛亮的笑。有的说从“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看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有的说从“鲁肃吃惊地说”,可看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有的说从“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可看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在学生的潜心涵泳下,呈现出如此生动而丰厚的内涵和意蕴。

3.诵读体味

诵读体味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进行直接的整体领悟。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策略,学生通过充满感情的诵读往往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意思;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捷径,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文学这道桥梁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会面,与作者达到心灵契合,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教学“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时,我这样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一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1: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生2: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假如你是鲁肃,会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转换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3: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他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师: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处境不同,所感亦不同。因此语文课应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以读入境,以境人情,以情人心。

4.激活想象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以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翅膀。如讲到诸葛亮说雾这样大,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请你们想想:诸葛亮的后话是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有的说,雾这样大,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朝我们射来;有的说,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可见,利用教材激发想象,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5.动态演示

演示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演示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深奥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简单的、浅显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它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具体。通过演示将静态的感悟动态化、直观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这句话时,如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这样设计:我预先准备了几只小船,上课时告诉学生哪是船头,哪是船尾,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诸葛亮的草船前进的路线。我提醒学生思考船该如何停放才易于受箭,学生演示船一字排开。我再问学生船为什么要一字排开?为什么不竖着过来呢?通过演示对比,总结出如果船竖着放就不易受箭,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两边受箭,便于撤离。以上教学通过让学生实地操作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思维,充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悟之源泉——走进生活

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只有学生感悟的“触须”扎进生活的沃土,这种感悟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震撼的,才会远离装模作样的无病呻吟,才会从学生的心田中流淌出鲜活的清泉。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靠自我体验,将语言情理化作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如在理解课文描述的江面雾大,为何曹操不敢轻易出兵的场景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雾在生活中对我们的视野产生的影响,从而理解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以及曹操的生性多疑和轻易中计。

总之,阅读教学,应从悟开始。教师应树立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观点,重视引导“悟”;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通过“悟”让学生面对文本,走进文本,“悟”得其神,“悟”得其法,升华情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