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巧创情境,助推有效阅读
杂志文章正文
巧创情境,助推有效阅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从而感受阅读的乐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因为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少,知识有限,难以对凝练的、抽象的文字有所体验,感情朗读往往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体验以情感活动为显著核心和特征,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人进入某一实际情境,或虚拟情境,或想象情境,都能激起某种体验。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研究创设情境的策略,对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借助想象,创设情境

1.声效渲染,助推想象

声效包括音乐和效果音。相对于直观的画面,它更容易激发人的想象,调动人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文本的动情点,恰当地运用声效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到一种特定的情景之中,激起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苏教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一位教师播放了一段洪水泛滥的声效,让学生想象:“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伴随着洪水声,进入了情境。在交流中,他们深深地认识到洪水的巨大危害,治水任务的紧迫与艰巨。这为学习下文,树立大禹的形象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语言描述,丰富想象

在低年级中,短小课文多、诗歌多、语言平实的课文多,仅靠文字阅读往往很难引发学生的感受。因此,教师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动情的描述会直接影响、感染学生,丰富学生初步阅读后的想象,帮助学生搭起走进文本的桥梁。比如,学习《雨点》(苏教版)一课,如何让学生感受雨点“在小溪里散步”的悠然状态,把诗句读美呢?一位教师这样描述:“在茂密的丛林里,一条小溪在缓缓地流淌,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溪上,美丽的蝴蝶在小溪上跳舞,可爱的小花在小溪旁开放,小雨点呢,在小溪里散步。”教师动情的描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小雨点在小溪里悠悠然的状态,朗读自然声情并茂。另外,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创设不错的情境。

3.运用类比,有效想象

教材中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想象,使学生真正有所体验。比如《云房子》(苏教版)一课,第二段中描写小鸟在空中建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其中“有很宽的大礼堂”。很宽大的礼堂学生并不多见。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可以坐50多人的教室,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你认为“很宽的大礼堂”可以坐多少人呢。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你们说的很宽的大礼堂,最小的相当于我们10个教室这么大;大的呢,差不多有100个教室大呢!”在学生的惊叹中,“很宽的大礼堂”深印在脑海中。从熟悉的教室到不熟悉的礼堂,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真切的体验,自然读得有滋有味。

二、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形象直观,很能吸引学生,是创设情境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观展示

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或有选择地给予补充,或把原本抽象的文字放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恍如置身于生活中,激发内心真实的体验。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认识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比如,学习《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时,播放人们互相泼水的欢腾场面,让学生共同体验人们的幸福与快乐;教学《闪光的“金子”》(苏教版)一课,为了从徐虎在“特约服务箱”的留言中体会徐虎一颗热忱为大家服务的心,一位教师课件出示:一处居民楼墙上,挂着一个木箱,上面所写的即是文本中的话。教师让学生作为附近的居民读读箱上的话,谈谈知道了什么。这样一来,课件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有了很真切的体会。

2.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可预设性和操作性,创设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经常用课件虚拟人物与学生进行对话。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们知道》(北师大版)一课时,巧妙地实现学生与虚拟景物的互动。学习第三小节时,课件展示了一处平静的水面,教师让学生当风娃娃,一起向水面吹风。随着学生的表演,教师操作课件,平静的水面漾起圈圈涟漪。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入诗歌中的情境,体会到小孩子发现风的惊喜之情。

3.反衬延展

有时多媒体课件不一定直接呈现文本的内容,而是从反衬主题或延展文本的角度去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人都说普通话》(北师大版)时,在导入环节,播放了一段用湖南话读的文本录音,学生一个字没听懂。还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有说服力呢?如此反衬文本主题,生动、简洁、有力。另外,利用文本的留白,多媒体创设未知情境,延展对文本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三、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在这里主要指教师创设一定情境,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加深对文本的体验。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式。

1.画一画

主要指让学生通过画笔,表达阅读感受。比如,《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一课,学习丹顶鹤外形时,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创设了给丹顶鹤穿新衣的情境,让学生给没上颜色的丹顶鹤图涂色。学生在动手画一画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

2.摆一摆

主要指通过粘贴画的形式,辅助学生对重点语句、关键词的学习,帮助学生读懂文本。比如,《鸟岛》(苏教版)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描写岛上鸟多:“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一位教师教学时,画了很多鸟窝,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并引导学生看看是不是摆得“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如此设计,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文本中对“鸟多”的相关描述,同时很巧妙地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即只有关注关键词,才能帮助自己把文本读懂。

3.移一移

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制作互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晚上的“太阳”》(苏教版)一课,由于文本所展示的情景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对爱迪生想出的办法,学生难以理解。一位教师制作了flash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模拟当时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独特的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责编韦雄)